】 【打 印】 
勇挑大梁 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1-26 18:28:24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電/據新華社報道,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對廣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經濟總量第一大省,廣東如何在全國經濟發展中展現“勇挑大梁”的擔當,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記者采訪了廣東省省長王偉中。

  強化經濟大省勇挑大梁的責任擔當

  問:2023年廣東如何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靠什麼穩定經濟運行、提振發展信心?

  答:受多重超預期因素衝擊影響,2022年廣東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突出,經濟發展遇到多年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廣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經濟發展穩中提質,呈現出增長穩、質量優、動力強、後勁足的主要特征,預計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12.8萬億元。

  廣東將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堅持供給需求“雙管齊下”、內外需協同發力,全力推動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2023年廣東將聚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以上的目標,全力爭取完成得更好一些,更好支撑全國經濟穩中求進。把提振市場信心作為重中之重,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讓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激發全社會幹事創業活力。

  一是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設。加強粵港澳合作,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深圳先行示範區引領作用,深化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推動出台第二批授權事項清單。加快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規劃修編和相關立法工作。

  二是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向制造業傾斜投放,加快發展壯大20個產業集群,打造多支柱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扎實抓好重大工業項目建設,推動9000家左右重點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推動5000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nextpage>

  三是建設科技創新強省,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全鏈條激發各類創新要素活力。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大機遇,清單式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吸引更多人才到廣東創新創業、實現夢想。

  四是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的節點功能。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把縣鎮村發展的短板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板”。

  五是大力推動產業有序轉移。在積極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前提下,實施差異化產業政策和精准化扶持政策,高水平建設承接產業轉移主平台,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更好承接國內外特別是珠三角產業有序轉移。

  六是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實施森林質量精准提升等“六大行動”,集中連片打造功能多樣的高質量林分和優美林相。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以制造業當家推動高質量發展

  問:廣東靠制造業起家,有“世界工廠”之稱,現在提出制造業當家,謀劃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如何做優做強這份厚實家當?

  答:制造業是廣東的立省之本。廣東將大力實施制造業當家“一把手”工程,堅持抓好大產業、大平台、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在新的高度挺起廣東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nextpage>

  一方面,提升當家產業和企業優勢。提質壯大現有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加快推動超高清視頻顯示、新能源等產業成為新的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加快打造若幹5000億元級的新興產業集群,做強支柱產業、做大新興產業、塑造未來產業。加快建立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群,2023年再推動7000家以上企業“小升規”。

  另一方面,強化資源要素配置,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建設一批引領型產業集聚區、支撑型產業園區和“萬畝千億”大平台,打造符合產業生態的升級版園區,高質量升級改造村鎮工業集聚區,全面提升金融、物流、人才等綜合服務功能,強化以“畝均論英雄”,提高工業用地產出率。積極承接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實施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汽車零部件產業強鏈工程,加快補齊集成電路、工業母機等產業鏈關鍵環節。

  提升“六力”、打造“六地”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問:創新是第一動力,廣東如何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答: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人才、投入、環境、產業等各環節全面銜接、相互支撑。2023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六力”、打造“六地”,即提升創新競爭力、引領力、硬實力、驅動力、支撑力、源動力,打造科技體制改革示範地、重要的原始創新策源地、關鍵核心技術發源地、科技成果轉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創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廣東將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多自主權。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發揮好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國之重器”作用,加快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繼續將三分之一以上的省級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投向基礎研究,促進更多“從0到1”的源頭性創新成果湧現。推進“廣東強芯”工程、核心軟件攻關工程。充分發揮政產學研資深度融合優勢和高新區重要平台載體作用,推動更多科技成果沿途轉化,更好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近3年廣東創投機構投資額超過6000億元,銀行投放科技信貸餘額超過5000億元,下一步將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創新引才用才機制,聚焦“高精尖缺”,大力引進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等。

  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

  問:廣東如何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nextpage>

  答: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廣東“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我們將堅定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為現代化建設釋放充沛活力、注入強勁動力。

  一是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抓住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重點,聚焦科技創新、國資國企、數字政府、信用廣東等領域先行先試,打造廣東標志性引領性改革品牌,向世界展示一個不僵化、不停滯、不懈怠的活力廣東。啓動優化營商環境大行動,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二是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打好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組合拳,努力把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實施貿易強省建設“六大行動”,在2022年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達8.3萬億元的高位上,大力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打造一批千億元級、萬億元級出口產業集群,切實穩定國際市場份額。積極培育外貿新業態,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深入落實RCEP,加強企業海外分銷中心、展示中心和海外倉布局,推動中歐班列提質擴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