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願所有的分別都團聚在濃濃的中國年裡
http://www.CRNTT.com   2023-01-26 17:17:36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電/網評:願所有的分別都團聚在濃濃的中國年裡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夏正玉

  2015年的春晚,劉德華唱了一首《回家的路》,這位華語流行世界裡的常青樹,以並不鮮明的港樂風格,緩緩吟唱了春節最大的主題:回家。《回家的路》在當年並沒有大火,甚至也不像典型的劉天王作品。但是在2023年,這首歌在互聯網社交平台廣泛傳播。歌中所唱“回家的路,數一數一生多少個寒暑,數一數起起落落的旅途,多少的笑,多少的哭”,牽引起無數聽眾的心緒——三年來,回家的路,曲折而漫長。回家團聚——這是一個根植於中國年俗的最大母題,文藝工作者們一年又一年的創作並且賦予其不同的時代內涵。在更早之前,1999年的春晚舞台上,一首《常回家看看》紅遍大江南北。彼時,年少的我們還未曾遠行。快25年過去了,當我們從天南海北擠上回家的列車的時候,才能感受到回家的急切,才能想起1999年的那個夜晚父母的叮嚀“等你們考上學校在外面工作成家了,才會讀懂個中滋味”。現在想來,二老在那時就已經預見,孩子們一旦飛翔就不會停歇,而所謂的常回家看看只能是他們最低的期盼了。

  臘月的冬日裡,陽光清澈明媚。一則短視頻在社交平台刷屏,無數個回家團聚的鏡頭混剪在一起,那些最真實的表情和身體的相擁讓人感動。同事們說,看完這個,實在太想回家了,恨不得一腳踏到家門口。

  媒介的變革和多元文化的蓬勃發展,使得過去幾年人們對年味的漸淡不再大驚小怪,但不管如何爭執,誰都無法否認對過年、對回家的翹首以盼。我們飛得再高、再遠,終究還是會用地方經驗去判斷、衡量那個外面的世界。正因為我們有了故鄉的生活,才能夠理解差異,理解多樣性;正因為我們有了故鄉鍛造而成的道德價值、人際關係,我們才能夠更好地理解時代與世界不斷發生的變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的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因此,無論線上的場景有多豐富,終究不可能代替“在場”的感覺。過年之所以是億萬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回家之所以讓億萬中國人邁出最整齊的步伐,是因為我們都知道,推開家門的那一刻意味著什麼。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