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春晚,展現創新的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23-01-26 15:21:35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電/網評:春晚,展現創新的活力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徐粵春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伴隨著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落下帷幕,這一全球華人的文化年夜飯,有傳承有創新,亮點頻現、精品迭出,在“歡樂吉祥、喜氣洋洋”的氛圍中,讓我們看到春晚創作者對創新的執著追求。

  從非遺中創新。近日,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習近平總書記就此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近年來,非遺不斷“破圈”,“非遺+文創”“非遺+旅遊”“非遺+教育”“非遺+直播”等“非遺+”模式實現了非遺的活化傳承。

  總台2023年春晚以“非遺+春晚”模式為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審美提供了新形式。戲曲節目《華彩梨園》中的《踏傘行》選段,讓觀眾首次在春晚舞台上領略到非遺莆仙戲聲腔濃鬱獨特的地方風韵。雜技《龍躍神州》展現了歷史悠久的傳統雜技中幡。幡旗形制壯麗、威武莊重,表演時幾米高、幾十斤重的中幡在旗手的手中、肩上、腦門、下巴、項背等處上下飛舞、交替騰挪,盡顯旗手的精湛技藝,十分契合春晚隆重吉祥的節目風格。歌曲《百鳥歸巢》中,首次選取南音著名的大譜,曲調古朴幽雅、委婉深情,與譚維維的演唱有機融合。目前,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册,位居世界第一。此外,我國已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餘項。包括非遺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藝創新取之不盡的重要源泉。

  在生活中出新。藝術的豐盈始終源於生活。總台2023年春晚邀請了很多普通人參演,比如歌曲《早安,陽光》的表演者都是各行各業的百姓歌手,“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志願紅”……不同職業不同崗位的勞動者共同謳歌陽光,歌曲在合唱中加入平凡生活裡采集的聲音素材,樸素感人。歌曲《小哥》同樣來自百姓故事,歡快的旋律和樸實的歌聲,引起觀眾共鳴。奔忙在城市之中的快遞小哥、外賣小哥、司機小哥……他們的堅守與擔當,讓我們感受到平凡的偉大。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