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春節申城有哪些文化習俗
http://www.CRNTT.com   2023-01-24 14:59:41


 
  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更增添了節日喜慶。舊時,人們會在初一子夜時分到城隍廟去“燒頭香”。一幅清代上海小校場年畫《豫園把戲圖》展現了人流如織的廟市景象——除卻書場、茶寮、飲食店,這裡露天設攤擺著扯鈴、風鷂以及各種玩具,還有酬神演劇、雜耍、皮影戲等。到了元宵之夜,廟內燈市更是無比熱鬧。

  不僅能看到熟知的年俗,還能收穫“冷門”知識

  通過此次展覽,觀眾不僅能看到熟知的年俗,還能收穫一些“冷門”的年俗知識,比如尋喜神、爆孛婁、走三橋等。

  尋喜神,上海人稱“兜喜神方”——正月初一清晨,婦女們會結伴迎著新一年的喜神方走,叫“迎喜神”。清代《上海竹枝詞》記錄下當時的情景:“瞳瞳旭日上紅墻,多少佳人理曉妝。戚畹招邀渾不應,大家爭赴喜神方。”

  爆孛婁其實就是爆米花,是以前正月十三的一項習俗。上海城隍廟內曾有座“猛將祠”,祭祀“驅蝗之神”劉猛將。可能百姓認為蝗蟲的天敵是雞,而雞最喜歡吃五穀,於是以五穀祭祀劉猛將。正月十三這一天,上海街頭隨處可見爆炒米花攤,聽到“喔!響囉”的叫喊聲,好不熱鬧。

  走三橋是正月十五的習俗。舊俗女子元宵夜出外溜達可祛除百病,北京女子是“夜游寺觀”或“摸正陽門釘”;江南多河流,城鎮多古橋,因而演變為“走三橋”。曾經,上海縣城面積僅兩平方公里,但城裡有肇嘉浜、方浜、侯家浜、薛家浜等許多河流,大小橋梁數十座。人們大多選擇東門外方浜上的學士橋(又稱陸家石橋)、長生橋和如意橋,象徵升官、長壽、幸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