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妙手生花(追夢·傳承)
http://www.CRNTT.com   2023-01-24 10:33:15


  中評社北京1月2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數九寒冬,北京市懷柔區楊宋鎮仙台村的一個絨花製作工作室裡,依舊生機盎然:盛開的牡丹花旁,一只蝴蝶翩翩起舞;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大口吃著鮮綠的竹子……

  這些生動的作品出自蔡志偉之手,作為北京絨花(絨鳥)代表性傳承人,他已在這個領域裡打拼了20年。

  “製作絨花的很多工序,靠的是手指上的功夫”

  從藝以來,蔡志偉對做絨花最深的感受是“手藝是‘磨’出來的”。“製作一朵絨花,需要煮絲、染色、劈絨、拴拍子、刹活兒、攢活兒等10多道工序,都是細致活。”蔡志偉介紹,比如煮絲,煮的時間短了蠶絲會硬,長了又沒有彈性,時間、火候全靠經驗來把握。

  最難的是刹活兒,左手捏一根小絨條,勻速緩緩轉動,右手用大剪刀快速修剪,左右兩手上下飛舞,彩色桑蠶絲末紛紛落下。原本圓柱狀的絨條,變成了兩頭尖、中間鼓的形狀。“刹活兒做得好,成品才能惟妙惟肖。”蔡志偉說。

  拴拍子、搓絨條也要勤練,許多手藝人每天拴兩三塊拍子、搓幾百根絨條。“製作絨花的很多工序,靠的是手指上的功夫。”蔡志偉說,隨著技藝的熟練,手中的絨條自然會更加“聽指揮”,呈現的作品也會活靈活現。

  “當作品在手中誕生時,那種成就感旁人難以體會。”蔡志偉說。2010年,蔡志偉被評為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他的絨花作品《國色天香》《蛻變》等先後在“工美杯”北京傳統工藝美術大賽中獲獎。

  “祗有讓更多年輕人喜愛,絨花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