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消費市場復甦向好
http://www.CRNTT.com   2023-01-18 08:22:55


   
  大型城市消費帶動作用亟需激活。城市是中國消費創新的策源地和升級的主要動力來源。然而,受疫情衝擊,城市消費在2021年年初快速回補後,已連續14個月同比增速低於鄉村消費。大型中心城市消費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響,2022年上半年,蘇州、上海、北京、南京和成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分別下降5.9%、16.1%、7.2%、3.2%和0.3%,重慶、廣州、杭州和武漢同比分別增長1.1%、1.9%、3%和3.7%。大型中心城市消費增長乏力、帶動作用減弱尤其需要關注。
  
  居住類消費增長後勁不足。居住相關消費包括家用電器、家具、裝修等,在消費中占比接近10%,是促消費的重要抓手。受疫情影響,房地產市場持續回落,連帶家具、家電、家居用品及裝修材料等商品消費整體走弱,2022年1月至11月,家具、建築及裝潢材料零售額同比分別下降7.7%、5.8%,居住類消費累計占比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
  
  居民信心不足不利於消費持續恢復。2022年3月份,居民消費信心指數下滑至113.2,三季度仍在87至89的較低水平徘徊,短期內恢復難度較大。居民收入和就業不穩定性提升,是消費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收入增速持續下行,帶動居民消費傾向逐季回落,2022年三季度末,居民消費傾向恢復到64.7%,仍不及上年同期。居民消費意願下降的同時儲蓄意願較快增加,中國人民銀行調查數據顯示,2022年三季度選擇更多消費的居民占比僅22.8%,而選擇更多儲蓄的居民占比58.1%,是該數據有統計以來的歷史最高點。
  
  結構性潛力加快釋放注入新動能
  
  文章指出,2022年三季度以來,中國經濟頂住多重壓力挑戰,消費大幅下滑態勢已得到有效控制,並出現恢復向好勢頭。展望2023年,中國經濟穩定性優勢將進一步凸顯,經濟增長預期仍然樂觀,促進消費增長的結構性潛力加快釋放,為消費實現較快增長提供了重要動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為消費市場提供了強大信心和新的發展機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3年經濟工作作出重大戰略部署,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發展將集中出現一些新的結構性變動因素,成為促進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收入水平提高及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將成為消費提質擴容的主導力量;人口年齡及家庭結構變化,將促使消費需求不斷細分;城市化高質量發展,將進一步擴大和重塑消費增長空間;數字技術深入普及,將使消費創新發展的動力日益增強;綠色生活方式加快培育,將為消費綠色轉型開辟新空間。
  
  經濟仍將實現合理增速,為消費市場發展提供根本支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三大國際機構預測,2023年中國GDP增速能達到4.4%、5.2%和4.6%,分別高於全球平均水平1.8個、2.2個和2.4個百分點,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較為樂觀。作為全球經濟發展動能較強、消費市場規模潛力最大的國家,中國消費市場韌性依然較強。
  
  為頂住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中國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一攬子穩增長措施密集出台,穩住了經濟大盤,為消費恢復和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2023年將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穩內需、促消費政策陸續出台,為消費市場復甦注入新動力。此外,基建投資既對中長期消費增長有支撐作用,也對短期消費有促進作用,當前大力度投資政策將進一步提振消費需求。
  
  暢通供需良性循環促穩定復甦
  
  文章認為,有效擴大消費和更好滿足居民需求,需長短結合、遠近兼顧,既要抓緊時機在短期內“穩預期、暢循環、保基本”,也要順勢而為在中長期“重創新、提品質、促轉型”,盡快恢復供給與需求之間的良性循環,促進消費市場穩定復甦。
  
  一是盡快穩定居民收入和消費預期。通過加大收入分配政策改革力度、穩定就業和改善民生,進一步穩定預期和增強市場信心。繼續通過加大政策性銀行專項借款力度、成立定向紓困基金等方式支持已售逾期難交付樓盤項目,全力做好保交樓、穩民生工作。考慮提高個稅起徵點,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費能力。探索消費稅改革,率先將具有大眾消費特徵但仍按高檔消費徵收的商品從現行徵收範圍中移出或進行減稅。加大穩就業政策實施力度,擴大以工代賑以促就業增收入帶消費,發揮平台企業吸納就業的積極作用。
  
  二是進一步激發線上消費引領帶動消費創新的活力。盡快完成平台企業專項整改,明確常態化監管標準,重振平台經濟及服務消費領域的投資和發展信心。抓住5G商用契機,拓深拓寬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應用面,推動生活服務智能化,加快促進生活服務業上線上雲,優化到店與到家雙向服務模式體驗。圍繞線上線下消費融合趨勢和要求,加大多式聯運、冷鏈物流、城鄉智能物流配送體系、智慧零售、社區商業等新型消費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繼續支持和鼓勵網絡購物、移動支付、互聯網出行等新消費模式在下沉市場健康發展,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多元化、融合化的商業設施升級投入。
  
  三是多措並舉促進消費品質提升。支持和鼓勵大型中心城市舉辦各類首店、首牌、首秀、首發等促消費活動,提升城市消費引領能力。大力發展免稅零售業態,在上海等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培育建設的城市,新設一批市內免稅店,提高免稅購物額度,豐富免稅品種類和品牌,進一步吸引消費回流。實施“數字三品”升級戰略,對各類市場主體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技術研發投入、管理和商業模式創新給予更大力度激勵和支持,鼓勵平台企業培育更多新國貨消費品牌。
  
  四是以更大改革力度釋放服務消費增長的結構性潛能。按照“非禁即准”的精神,加快服務業市場開放。全面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凡是法律、行政法規未明令禁止進入的服務業領域,逐步向社會資本開放,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發展服務業。發揮民營企業在擴大服務供給中的重要作用,保持政策適度穩定,將擴大服務業開放落實到法律規則上。對標國際標準,結合中國實際進一步提升教育、醫療、健康、養老等服務消費領域標準化建設。適當擴大政府消費,引導其優先向教育、養老、醫療和育幼等重點民生領域傾斜。
  
  五是加強財稅金融政策支持更好促進消費恢復。引導地方用好用足用准消費券。挖掘地方政府結存一般債潛力,進一步加大消費券發放力度,特別是大型中心城市的發放力度,更多面向低收入人群、實體商業及線下服務消費場景發放,注重撬動消費和社會救濟相結合、消費潛力釋放與助企紓困相互促進,最大限度提振消費信心和促進消費回補。探索加強財政與信貸政策協同,為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節能改造家裝等符合消費升級趨勢的消費貸款提供階段性財政貼息。探索提高LPR動態調整頻率,引導存量居民住房貸款利率盡快下降。
  
  六是著力穩定市場主體消費供給能力。加快實施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的小微市場主體紓困解難措施。完善租金減免政策的約束激勵機制,簡化申請流程,對老租戶採取“免申即享”方式,為承租非國有房屋的實際經營者提供租金補貼。多方面發揮互聯網平台助力紓困作用,支持平台為符合條件的商戶提供墊付貨款,幫助商家提前回款、加快資金周轉。將社會集團消費納入國家和地方穩經濟、促消費政策支持範圍,支持有條件的醫院、高校、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和中小微企業更新辦公設備設施、裝修辦公場所和參加國內外會展,並適當給予階段性政策支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