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去年已促進增收節支和挽回損失四千多億元
http://www.CRNTT.com   2023-01-16 15:07:49


  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近日,全國審計工作會議召開,審計署黨組書記、審計長侯凱表示,過去一年,審計機關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審計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較好發揮了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2022年1月至11月,全國共審計5.3萬多個單位,促進增收節支和挽回損失4010多億元。

  作為宏觀調控重要“工具箱”,審計是保落實利器,是經濟安全衛士。專家表示,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審計更要立足經濟監督定位,充分發揮“經濟體檢”作用,當好國家財產“看門人”和經濟安全“守護者”,在服務高質量發展中貢獻力量。

  當好國家財產“看門人”

  “總體來看,過去一年,審計機關對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審計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更加深刻,審計方向更加明確;審計服務黨和國家大局的主動性更強、契合性更高,獨特監督作用更加彰顯;審計整改這一審計工作‘下半篇文章’總體格局初步成型,審計成果運用貫通協作更加順暢、權威和高效。”侯凱表示。

  過去一年,審計機關始終把聚焦主責主業依法審計作為看家本領,加大國家“錢袋子”審計力度。侯凱介紹,在保障宏觀經濟調控政策落實和重大項目落地方面,組織對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宏觀、微觀等7項重大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審計,嚴肅查處直達資金分配下達不及時不精準、延壓稅款或徵收過頭稅費、亂開亂設財政賬戶、亂存亂用財政資金等問題。組織開展電力、水利、鐵路等重大投資審計,嚴肅查處擠占挪用、閑置浪費項目資金等問題。

  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方面,首次審計了地方政府債券管理全鏈條,嚴肅查處部分地區通過騙取發債資格等違規發債、通過轉為國企債務等虛假化債、通過集資或擔保等違規新增等問題;重點審計了PPP項目管理投資運營情況,主要發現PPP模式在我國引入融合過程中,頂層制度安排和執行偏離引入初衷,許多項目形成損失浪費。

  在推動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將促進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作為審計著力點和切入點,組織全國開展困難群眾救助、就業、住房、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等民生審計項目,嚴肅查處個別地區發生衝擊道德底線事件、騙取套取擠占挪用“救命錢”“救急錢”等侵害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

  此外,審計發揮反腐敗“利劍”作用,加強權力制約和反腐倡廉,嚴肅查處重大問題線索。2022年1月至11月,全國共審計1.9萬多名領導幹部,共向紀檢監察、司法等部門移送問題線索6100多起。

  放在更長時間軸看,近年來,審計工作取得了量的提升和質的飛躍。侯凱介紹,從量上看,5年來全國共審計44萬多個單位,向紀檢監察、司法等部門移送重大問題線索3.8萬多件,涉及9200多億元、5.1萬多人;促進增收節支和挽回損失2萬多億元,健全完善規章制度5.8萬多項。從質上看,嚴肅查處了一批有重大影響的典型問題線索,揭示了一些影響經濟安全的重大風險隱患,鏟除了一些嚴重阻礙改革發展的“毒瘤”,推動解決了一些長期未解決的“頑瘴”,懲治了一批侵害群眾切身利益的“蠅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穀樹忠表示,總的來說,我國在建立健全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中國特色審計監督體系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如期全面完成了年度重點審計任務,為高效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及生態文明建設等提供了堅實的監督保障。

  審計整改更加高效

  作為審計工作“下半篇文章”,審計整改成效如何,關係到審計監督效能能否真正實現。侯凱表示,過去一年,審計整改更加權威高效,重大問題整改取得實質性突破。

  2021年度審計整改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9月底,《國務院關於2021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反映的6639個問題中,要求立行立改的問題有4412個已整改到位,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要求分階段整改的問題有1162個已完成整改;要求持續整改的570個問題均制定了措施和計劃。有關地方、部門和單位已整改問題金額6632.74億元,制定完善相關規章制度2800多項,追責問責1.4萬人。

  談及取得扎實成效的原因,審計署政策研究室有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整改責任壓得更實。被審計單位主要負責人作為整改第一責任人,對審計整改工作直接抓、直接管,有的與巡視整改、督查考核等工作協同推進。另一方面,貫通協作更加順暢。今年審計機關探索構建了全面整改、專項整改、重點督辦三種方式相結合的審計整改總體格局,採取實招硬招“打虎”“拔刺”,切實推動做好審計工作“下半篇文章”。

  與此同時,當前審計整改工作中還存在未按時完成整改、違規整改、虛報整改完成情況、長效機制未健全、監督管理責任履行不到位等問題,要求立行立改的問題還有161個尚未整改到位。

  “這反映出審計整改工作有3點值得關注的問題與困難。”上述負責人分析,一是審計查出問題的綜合性、複雜性交織,相應整改難度加大。具體表現為有的問題整改本身即屬於中長期改革任務,需要伴隨著改革深化持續推進;有的問題制度性漏洞未能有效堵塞,導致類似問題反復發生。二是審計整改總體格局和貫通協作機制還不夠成熟和定型。全面整改、專項整改、重點督辦的審計整改總體格局需進一步鞏固深化,貫通效率有待提高、力度有待加大。三是落實審計整改責任還不到位。整改壓力傳導存在層層衰減現象,整改責任落實還存在偏差。

  如何有效解決審計整改“最後一公里”難題?穀樹忠建議,應進一步彰顯中央審計委員會的權威,提高各級黨委政府對審計工作特別是審計所反映整改意見的重視程度。同時,加強與國家監督體系其他組成部分的配合協同,加大審計成果的應用力度。此外,還應加大審計信息披露力度,通過社會輿論等有效推動整改落實。

  “要繼續完善現在行之有效的督促整改工作格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審計研究室主任汪德華認為,要健全完善審計監督與其他監督貫通協同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整體威力。還要繼續加強研究性審計,對於查出問題背後的體制機制問題挖掘得更為深入,幫助被審單位盡快抓住主要矛盾,推進審計整改。對於尚未完成整改的問題,審計署政策研究室有關負責人也表示,審計署將持續加強跟蹤督促檢查,深刻剖析問題根源,查改聯動、破立並舉,確保整改合規到位,推動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維護經濟社會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審計工作該如何落實“穩”的要求?

  侯凱表示,2023年,審計部門將圍繞財政、貨幣、產業等五大政策取向,突出綱舉目張的重大問題,立足經濟監督定位,深入開展研究型審計,聚焦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審計主責主業,推動經濟運行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財政審計是國家審計的永恒主題,侯凱介紹,2023年將圍繞積極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要求,深入開展財政審計。做好中央財政管理、地方財政收支、稅收征管等審計,密切關注中央財政支出結構和強度、對下轉移支付及財政直達資金分配使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等情況,盯緊看好寶貴的財政資金,推動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

  同時,圍繞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的要求,還將深入開展金融審計,包括密切關注貨幣政策和貨幣工具落實運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情況,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等。在相關產業專項審計方面,將以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為切入點,對水利、鐵路等重大項目,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等重大戰略,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先進製造產業投資基金等重大舉措開展審計,推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看好和推動用好民生資金始終是審計最大的為民情懷。侯凱介紹,審計機關將以推動兜牢民生底線為目標,組織全國審計機關開展就業、優撫、醫療、教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等重點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嚴肅查處衝擊道德底線、未兜牢民生底線等問題,維護好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如何更好地提高審計監督效能,切實維護經濟社會發展安全?

  “應從三方面著手發力。”汪德華認為,首先,要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大局中明確審計工作需要堅持的長期方向。其次,要繼續練好內功,聚焦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審計主業主責,充分發揮好觸角廣泛、信息集成、反應迅速等專業優勢,加強研究性審計,將具體的審計項目與黨中央、國務院確立的大政方針相互關聯起來。此外,要繼續完善並充分發揮好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體制優勢。

  推動政策有效落地的同時,審計還要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穀樹忠表示,各級審計部門應重點關注財政及金融風險問題,尤其關注地方政府債務及其處置問題,切實加大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產業聚集四集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工程、重點事項、重點崗位的審計力度,必要時要建立健全風險提醒機制,避免“無意”違紀違規違法行為的發生。(來源:經濟日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