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入列以來,航跡不斷延伸,使命向深藍拓展。無論寒冬酷暑,艦員們始終堅守在各自崗位,為戰艦破浪前行、戰鷹高空翱翔提供堅實保障。今天的新春走基層,我們跟隨海軍遼寧艦,一起感受官兵們別樣的“春夏秋冬”。
總台記者 王靜:我所在的位置是海軍遼寧艦,在這裡,上下有20多層甲板,艦員們分布在幾十個不同崗位上,遼寧艦的訓練海區也從渤海直到西太平洋。艦員們可以在一個航段,經歷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
每次出海期間,遼寧艦的政治軍官都會輪流進行政工巡查,從深艙到甲板、機庫,記者隨教導員李家文見證了從夏季到冬季的氣溫變化。
海軍遼寧艦機電部門教導員 李家文:我們每次進行政工巡查,一般會選擇在凌晨後,走到全艦40餘個值班戰位。他們最熱的地方是在機艙,平均有四五十攝氏度,每更要值三個小時。而在甲板進行飛行保障的官兵,則要在零下的氣溫中工作到凌晨。
走向深藍的遼寧艦出海執行任務,經常南北跨越20多個緯度,氣溫相差30℃。在這樣的環境下,氣象水文保障對航母航行、艦載機起降至關重要。
海軍遼寧艦航海部門氣象班班長 張濱洲:我們現在在北緯39度,氣溫在-1℃, 能見度大於10公里。這樣的天氣條件,雖然冷了一點,但還是比較適合艦載機飛行的。
對張濱洲來說,黃渤海海域最大的挑戰是降雪和低能見度,越往南走,最大的挑戰逐漸變成了降水。
海軍遼寧艦航海部門氣象班班長 張濱洲:遠海的海況跟北邊的不同,不確定的降水變多了。有飛行的時候,我們要隨時進行觀測,至少每30分鐘上報一次情況。
一次任務中,殲-15戰鬥機正在進行起降訓練,氣象研判兩個小時後有零星降水。當時,海區內還是一片晴空,大家都對天氣會商的結果產生了懷疑。但兩個小時後,雲霧逐漸籠罩,果真下起了雨。
遼寧艦的氣象水文中心是全軍第一家設立在艦艇上成建制的“氣象台”,經過多年的探索,他們首次標定了航母甲板風場“玫瑰圖”,建立了“岸艦一體”氣象水文會商機制,積累了幾十個海域的氣象數據。他們伴著遼寧艦的深藍航跡不斷成長,為航母和戰鷹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