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牢牢掌握歷史主動 推進民族復興偉業
http://www.CRNTT.com   2023-01-12 15:38:21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網評:牢牢掌握歷史主動 推進民族復興偉業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李宏(東莞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歷史進程的認識越全面,對歷史規律的把握越深刻,黨的歷史智慧越豐富,對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動。”歷史是人們在一定時間、空間內的實踐活動,是時間、空間和作為主體的人三者構成的有機統一體。從黨的百年奮鬥史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有利於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踐行初心使命,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中始終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始終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絢麗華章。

  一、以大歷史觀把握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里程碑意義,堅定歷史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樹立大歷史觀,就應依據人類發展歷程,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上審視過去、把握當下、展望未來。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這三件大事,是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中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持續走向勝利、取得成就的歷史性紀錄,彰顯了黨和人民事業的歷史性勝利、變革性成就。深刻把握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不能只看十年、百年,而應立足中國共產黨一百多年來的奮鬥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一百八十多年的鬥爭史、五百多年的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的數千年文明史。我們要用大歷史觀全面理解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成就和貢獻,科學把握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的里程碑意義,如此才能更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的輝煌歷程,才能更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整個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堅定歷史自信。

  二、在世界歷史中正確把握中國特色,堅定正確方向。近代以來,人類的歷史深入地向世界歷史轉化,世界各國無法再像過去一樣封閉發展。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國的發展更加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更加離不開中國,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把握時代、思考中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最大的優勢、最顯著的特點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正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不斷作出偉大貢獻。我們要牢牢從世界歷史眼光出發,深刻領悟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深刻領悟祗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深刻領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別的什麼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深刻領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在前進道路上始終保持頭腦清醒,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毫不動搖沿著這條通往復興夢想的人間正道奮勇前進。

  三、深刻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民史觀,堅定人民立場。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鬥,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百年奮鬥歷史,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人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人民創造是人類社會歷史的起點,人民解放是人類社會歷史的歸宿。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歷史發展是客觀的,也是有規律的。總結歷史規律既離不開對社會歷史中具體實踐的正確把握,也離不開人類自身對社會歷史活動的科學認識。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我們黨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一切脫離人民的理論都是蒼白無力的,一切不為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新時代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立場、把握人民願望、尊重人民創造、凝聚人民智慧,堅持和發展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的科學理論,使之成為指導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精神動力和思想武器。(來源:羊城晚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