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做好農民增收“兩業”文章
http://www.CRNTT.com   2023-01-10 14:42:50


  中評社北京1月10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要緊盯產業和就業,做好增加農民收入的“兩業”文章。既要通過全產業鏈拓展增值空間,也要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工就業。此外,還要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主攻方向,將幫扶力量和各類資源向促進產業發展和擴大就業方面傾斜,增強產業造血功能,提升就業穩定程度。

  歲末年初,正是農民盤點上一年收入、謀劃新一年生計的時候。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要緊盯產業和就業,做好增加農民收入的“兩業”文章。

  近些年,農民收入較快增長,增速連續12年跑贏城鎮居民,生活面貌持續改善。但是,城鄉居民收入的絕對差距依然很大,在農業生產成本上漲、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情況下,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依然面臨較多困難。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也決定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據測算,隨著農民收入增長,農村消費升級,預計每年可新增2萬億元左右消費需求。可見,農民增收不僅是農業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也是暢通城鄉循環的關鍵之處。

  做好產業文章是針對農民的經營性收入而言的。促進農民增收,難點在主產區和種糧農民。如果產業不興旺,農民增收就很難。產業興旺,既可以適度規模化種糧,也可以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發展鄉村產業,不是簡單地種幾畝地、養幾頭豬的問題,有條件的要通過全產業鏈拓展增值空間。要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動農村由賣原字號向賣制成品轉變,把產業空間更多留在縣域。要發展鄉村旅遊、文化康養、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村。

  需要提醒的是,近年來,很多地方在鄉村產業升級中,往往規模越來越大、農戶參與度卻越來越低,這是市場自發作用的結果。但是,檢驗鄉村產業發展成效,不僅要看能否增強產業驅動力,提升競爭力,還要看能否讓農民有錢賺,增強對農民增收的帶動力。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忘了農民這一頭,要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盡可能讓農民參與進來。要避免富了老板、虧了老鄉,農戶能幹的盡量讓農戶幹,企業幹自己擅長的事,形成企業和農戶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收益。

  做好就業文章是針對農民的工資性收入來說的。從全國來看,工資性收入已連續多年超過經營性收入,成為農民最大的收入來源。對脫貧群眾來說,工資性收入占其收入的六成以上。不過,農民的工資性收入與宏觀經濟形勢和個體職業素質密切相關。如今,農民務工有了新趨勢,跨省外出務工的在減少,就地就近務工的在增多;既有一些農民工找不到理想崗位的情況,又有一些企業缺少技術型農民工的情況。

  要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工就業。一要引導外出務工就業,提高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力度,讓更多農民工成長為技術型農民工,提高就業質量。二要促進就近就地就業,發展就業容量大的縣域二三產業,吸納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提高就業便利度。三要以創業帶就業。據統計,一個農村創業項目平均可以吸納6個至7個農民穩定就業,17個農民靈活就業。應鼓勵大學生、農民工、企業家等返鄉入鄉創業,帶動更多農民就業。

  值得一提的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農民收入問題,既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問題,也有農村中的低收入問題。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放到增加農民收入的框架下來看,做好產業和就業文章依然很有分量。要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主攻方向,將幫扶力量和各類資源向促進產業發展和擴大就業方面傾斜,增強產業造血功能,提升就業穩定程度,激發他們勤勞致富的精氣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