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
http://www.CRNTT.com   2023-01-09 02:56:30


  中評社北京1月9日電/自強彰顯大國擔當,合作譜寫共贏篇章。一輛體格碩大、最大牽引組合總重達250噸的大件運輸車在第五屆進博會亮相,近日完成留購手續即將交付國內買家。中老鐵路開通運營滿一年,累計發送旅客850萬人次、貨物1120萬噸。寶馬集團沈陽裡達工廠已投產,諾和諾德在天津第八次增資擴產,鬆下集團將冷鏈設備生產、銷售等更多業務板塊轉移至中國。數據顯示,2022年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達38.34萬億元,同比增長8.6%;前10個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898.6億元,同比增長14.4%。一份份亮眼“成績單”,充分反映了我國推動內外循環順暢聯通、與世界共享市場機遇的決心與努力。

  國民經濟運行是一個周而復始、不斷發展的過程。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一方面要靠內循環牽引外循環,塑造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另一方面要靠外循環促進內循環,在參與國際循環中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不久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系統觀念、守正創新,明確提出“六個統籌”,其中之一是“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為我們統籌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必須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在高質量發展中贏得歷史主動。大國經濟的優勢在於內部可循環,“國內大循環”是國民經濟循環的“主體”。我國擁有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潛力最大的內需市場,製造業規模占全球比重達30%,是全球製造業的重要樞紐。這是我們應對風險挑戰的堅強保障和底氣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既可穩固和擴大國內循環基本盤,又能撬動和帶動國際循環。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經濟復甦動力不足,唯有立足自身實際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加快補上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弱項,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才能夠不懼國際風雲變幻,在激發自身增長動能的同時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

  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就要使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發揮好開放對拓展循環空間的作用,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係,才能與外部世界良性互動,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要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貿易、投資、人才、技術、能源資源的國際循環都要進一步擴大規模、優化結構,主動對照相關國際規則、規制、管理、標準,深化國內相關領域改革。展望未來,在我國國民經濟循環中,國際循環部分的比例可能不像以往那樣高,但其絕對規模還會持續擴大,在全球產業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會逐步上升,對國內循環質量的提升帶動作用會更加凸顯,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會持續增大,給各國帶來的發展機遇會持續增多。

  艱難顯勇毅,磨礪得玉成。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但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2023年發展有利因素增多,經濟運行有望整體好轉。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心,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我們一定能不斷增強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妥善應對好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推動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