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經濟透視/全球通脹有望下行
http://www.CRNTT.com   2023-01-07 15:01:39


  中評社北京1月7日電/據大公報報導,2021年以來,在疫情形勢好轉、西方經濟體大幅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刺激下,世界經濟明顯復甦。主要經濟體通脹開始抬頭,以驚人之勢一路向上,並迅速蔓延至全球。俄烏衝突後,全球高通脹朝著惡化的方向愈演愈烈,多數經濟體物價水平接連創下歷史新高。2023年通脹還會繼續上行嗎?何時通脹才能見頂回落?其中又會出現怎樣的變數?

  2022年以來,為抗擊通脹,全球約有90個國家央行先後開啟加息,其中更有一半國家單次加息幅度超過75個基點。美聯儲已經連續7次加息,其中4次更高達75個基點,累計加息425個基點。一方面,主要經濟體“快節奏、高力度”的加息不斷推高借貸成本,遏制了消費和投資,通過壓低社會總需求推動通脹降溫;另一方面,加息的外溢影響使得世界經濟面臨衰退風險。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新的報告中維持了對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3.2%的預期,但將2023年增速預期再下調0.2個百分點至2.7%,表明全球經濟下行風險正在不斷升級。

  通脹由商品和服務價格驅動,商品中的能源和食品是推升本輪全球通脹的主力,且兩者走勢高度相關。當前國際原油和糧食價格已經回落到俄烏衝突爆發前水平,意味著俄烏衝突對於全球原油和糧食供給衝擊最嚴重的時期已經過去。在全球供應鏈重構的背景下,供給壓力將在一個高於疫情前的水平上見底。因此,在不出現新的嚴重供給衝擊的情況下,2023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將在供應前景好轉、需求預期下滑的主導下整體呈現回落趨勢,但大幅走低的可能性不大,價格中樞仍會保持在一個相對歷史高位。

  作為國際大宗商品最主要的計價貨幣,隨著美聯儲加息節奏預期放緩,美元階段性高位已過,未來上行動能有限。非美國家的貨幣或迎來反彈,輸入型通脹壓力將有所緩解。雖然美元指數自高位回落,短期內會減輕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壓制,但2023年全球經濟加速下行,部分經濟體陷入衰退,而美國經濟相對於歐洲等其他主要經濟體更有韌性,美元仍有一定支撐。

  由於2022年以來全球通脹水平不斷攀升,高基數效應有助於2023年全球CPI(消費物價指數)同比讀數較低。綜上所述,2023年全球通脹有望下行。

  供應鏈改善 紓緩能源食品價格

  目前全球通脹仍處於高位,各國緊縮貨幣政策雖然可以從需求端打壓通脹,從而基本確認2023年全球整體通脹水平下行趨勢,但疫情反復、地緣衝突、能源緊張、逆全球化、勞動力短缺等結構性因素使得供給端依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可能擾亂通脹降溫節奏。而這些結構性因素往往不敏感於貨幣政策,並持續作用於通脹黏性,成為各國抗擊通脹進程中的重要阻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