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香港含“撲熱息痛”成分的藥物供應維持穩定
http://www.CRNTT.com   2023-01-02 15:21:11


  中評社香港1月2日電/據大公文匯全媒體報導,政府發言人今日(2日)表示,含“撲熱息痛”(Paracetamol)成分的藥物在香港整體供應維持穩定,市民不需要囤積有關藥物。

  政府表示,一直持續監察含“撲熱息痛”成分的藥物在香港的供應情況,並與供應商、本地製藥業及社區藥房組織保持緊密溝通聯繫。鑑於近日市場上對有關藥物的需求增加,衞生署已進一步採取一系列應對措施,包括派員視察市面的藥房及藥行以檢視相關產品的銷售及存量情況。雖然現時個別品牌的產品因在短時間內需求急增而引致供應緊張,但事實上其他品牌的止痛退燒藥仍然供應充裕。衞生署已呼籲大型藥物零售商在個別品牌的相關產品出現缺貨的情況下,透過張貼告示等安排,提醒購買者可選購其他同樣含“撲熱息痛”成分的產品。此外,衞生署已要求本地製藥商會呼籲其會員加大對含“撲熱息痛”成分產品的生產力度,以滿足市場的預期需求。衞生署亦已聯絡海關,建議加強在關口的宣傳,提醒旅客有關攜帶合理自用數量藥物的規定。政府發言人再次提醒市民不需要囤積任何藥物,包括含“撲熱息痛”成分的藥物,更不必搶購個別品牌的藥物。

  政府強調,公營醫療系統就含“撲熱息痛”成分藥物的備存量十分充足。事實上,於2019冠狀病毒病爆發前,公營醫療系統一般亦備存約一至兩個月日常使用量的含“撲熱息痛”成分的藥物。而自疫情以來,政府一直積極採購及備存相關藥物,應付社會實際需要。現時,相關藥物在公營醫療系統內的備存量維持在約五至六個月的日常使用量,絕對足夠公營醫療系統照顧其病人所需(包括經醫院管理局指定診所和遙距診症接受服務的新冠病人)。政府現時亦正計劃加緊採購相當數量的相關藥物,以作儲備。政府會考慮按實際情況和需要,把額外採購的藥物預留給一些有需要但無接受公營醫療服務的市民,例如可能未能負擔藥物開支的低收入家庭,以及個別因出現地區性藥物短缺而未能購買相關產品的市民等。

  撲熱息痛可用於止痛及退燒。根據紀錄,香港現時有756個已註冊的藥劑製品含撲熱息痛成分。政府提示,巿民可於衞生署藥物辦公室網頁利用“香港註冊藥劑製品搜尋”功能,以產品的英文名稱或成分,搜尋有關已註冊藥劑製品的資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