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著力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http://www.CRNTT.com   2023-01-02 08:56:13


   
  二是全球公共產品的供給優勢。中國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改革,就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等問題提供中國方案,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要展會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為消除貿易壁壘作出積極努力。
  
  三是內外貿一體化的聯動優勢。近年來,中國內外貿市場對接活躍,內外貿市場准入障礙大幅減少,內外貿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加速融合,為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主要舉措
  
  文章指出,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開放融通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加強國內大循環在雙循環中的主導作用的同時,重視提高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一是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依托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斷提升進口規模和質量。圍繞國內發展新興產業的市場需求,拓寬使用外資來源,擴大市場准入。注重引進高素質人才,形成國際資本集聚效應。通過吸引全球技術、資金、人才等優質要素和產品,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二是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制度型開放是高質量和高水平國際循環的重要標誌。應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積極推動制度創新,在數字貿易等領域創設高標準規則體系,提升中國在國際循環中規則、價格、標準制定的話語權,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
  
  三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高產業鏈競爭力和安全性,解決供應鏈卡點、斷點、堵點問題,是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支撐。要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突破核心技術封鎖,保證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打通物流、信息流、數據流和交通運輸堵點,全面增強與世界各國的互聯互通;借助互聯網、人工智能和雲計算技術,通過精準匹配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各鏈條的無縫對接,確保國際循環安全暢通。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