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22-12-29 08:41:27


 

  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

  盡管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衝擊,國際經濟政治格局發生深刻調整,但各國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的客觀態勢沒有改變。從長遠看,經濟全球化仍是歷史潮流,各國分工合作、互利共贏仍是長期趨勢。

  今年以來,美西方一些政客鼓動西方企業與中國“脫鈎”,企圖將中國排除在核心產業鏈之外,違背經濟規律,脫離客觀現實,只會讓美西方國內企業和經濟遭殃,給經貿夥伴和世界經濟添堵。

  美國商會發布的報告顯示,與中國“脫鈎”嚴重威脅美國在貿易、投資、服務和工業等領域的利益:如果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將令美國經濟在2025年前每年損失1900億美元;美國投資者可能因“脫鈎”每年損失250億美元資本收益,國內生產總值(GDP)因此損失最多可達5000億美元。

  德國智庫伊弗經濟研究所估計,如果歐盟企業在美國壓力下與中國“脫鈎”,德中之間貿易額將急劇下降。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德國GDP將降低0.81%,相當於英國脫歐時德國GDP降幅的6倍。德國智庫席勒研究所創始人兼主席拉魯什表示,與中國“脫鈎”是違背德國利益的事,對德國無異於經濟自殺。

  就在西方政客叫囂“脫鈎論”之時,中西方經貿關系仍在不斷深化。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美貿易額為4.62萬億元人民幣,增長4.8%;同期中歐貿易額達5.17萬億元人民幣,增長7.0%。中國保持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歐盟繼續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

  在新能源、人工智能、數字化、高端制造等領域,中歐合作前景廣闊。今年6月,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正式在長春開工;9月,寧德時代與寶馬集團宣布,寧德時代從2025年起將為寶馬集團“新世代”車型架構的純電車型供應圓柱電池。歐洲議會議員利迪婭·佩雷拉認為,中國與歐盟都擁有行業領先的新能源企業,且在產業上有很大互補性,廣闊的新能源市場為中歐企業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

  事實證明,“脫鈎斷鏈”沒有出路,合作共贏才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農·史密斯所言:“所有努力擴大貿易的國家都是,而且將一直是贏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