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高度重視全球能源糧食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22-12-28 10:00:35


 
  未來道路充滿挑戰

  在能源危機的背景下,歐洲能源企業正在掀起“國有化”浪潮。

  今年7月份,法國政府宣布斥資97億歐元以完全控制法國電力公司。12月22日,德國政府也宣布,已完成對天然氣進口商尤尼珀的收購,持股99%。

  這是歐洲各國應對能源危機的一個縮影。通過將瀕臨倒下的能源巨頭收歸國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能源行業出現“雷曼時刻”。不過,企業危機的化解並不等於能源危機能夠得到有效解決。背後的風險依然存在,而且轉嫁到了歐洲各國政府身上。專家警告,能源企業“國有化”進一步增大了歐洲各國的財政壓力,一些債務負擔較重的國家將面臨主權債務風險持續惡化的趨勢。

  對於歐洲各國而言,未來能否化解地緣衝突帶來的能源危機,主要取決於自身經濟能否承受相應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國內和歐盟是否團結一致。

  但是,要實現這兩個條件並不容易。從經濟表現看,歐盟統計局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歐元區11月份的通脹率按年率計算為10%,仍處於歷史高位;歐元區11月份製造業PMI初值為47.3,已連續5個月低於榮枯線,經濟基本面明顯轉弱。歐洲內部團結也是個難題。由於歐盟各成員國的能源需求、對供應商依賴程度以及能源結構各異,調劑能力不一,歐盟內部協調整體能源政策始終存在分歧。從這個意義上看,能源問題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這對歐洲和世界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與此同時,國際糧食市場的警報並未解除,尤其要警惕糧食危機給脆弱國家帶來的衝突。對此,國際社會應加強協調行動,及時疏通糧食產業鏈供應鏈的堵點和斷點,才能更好應對全球糧食安全挑戰。一方面,大國要切實承擔起責任,合力提供全球公共產品,減緩新冠疫情、極端氣候、經濟衰退等對全球糧食安全的宏觀衝擊。另一方面,各方要加強對跨國糧食企業的監管,構建更具韌性和穩定的全球糧食供應鏈,降低全球糧食體系的波動性和脆弱性。正如世界糧食計劃署報告所強調的,面對糧食危機的關鍵不在於負面事件是否會繼續發生,而是在於“我們如何採取更果斷的行動,強化抵禦未來衝擊的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