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烏克蘭完全受制於美國戰略意圖
http://www.CRNTT.com   2022-12-25 10:30:49


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2月25日電/據大公報報道,俄烏衝突發生在歐洲,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衝突爆發後首度出訪卻去了華盛頓,再度顯示俄烏衝突的本質就是俄美對抗。

  由於俄烏衝突把中國之外的大國都卷入其中,所以澤連斯基美國之行全球關注。各方最關心的自然是這場衝突如何以及何時結束。從烏克蘭的角度,它成功贏得歐美的支持和援助,不僅經濟和外交,軍事上也是屢有斬獲。因此它的目標很大:不僅要收複衝突前的領土,還包括2014年公投歸俄的克裡米亞。

  但烏克蘭也清楚,自己不過是大國博弈的棋子,戰爭或和平都不是自己所能決定的。它只能在大國博弈的夾縫中謀取本國的利益最大化。所以訪美之行,最關鍵的是要探知美國的底牌。

  美國是全球霸主,深諳駕馭盟友之道:即絕不能被盟友綁架,自己必須擁有絕對的主導權。一戰和二戰都是大國被更弱小的盟友卷入戰爭的,反而是小國主導了和大國的盟友關系。美國自然要避免重演。

  對於美國而言,俄烏衝突是北約一再東擴所追求的結果,這不僅可以削弱俄羅斯和歐盟,還能使得歐盟更加依賴美國、北約重拾活力和吸引力。衝突發生後,芬蘭和瑞典立即借助民意變化申請加入,北約也得到進一步擴大。

  澤連斯基“受邀”抑“受制”?

  但另一方面,美國還有多個考慮。一是中國置身事外,坐觀俄歐美三方混戰,地緣政治形勢明顯改變,無形中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這是把中國視為頭號競爭對手的美國所不能接受的。<nextpage>

  其次,俄羅斯的軍事行動沒能速勝,但歐美的經濟戰也沒有速勝,雙方陷入僵局。俄羅斯雖然經濟出現萎縮,但由於匯率上漲,它的經濟總量從1.3萬億美元增長到1.5萬億。美國向烏克蘭投入的軍事和經濟援助現在已超過600億美元,加上國會即將通過的2023財年綜合撥款法案包含的額外450億美元緊急援助,對烏援助將超過1000億美元。要知道阿富汗戰爭十年花費2.26萬億美元,平均每年2000億美元左右,美國在不出兵的情況下,其不足一年在烏克蘭的支出竟相當於阿富汗的一半。如果長期拖下去,在民粹主義崛起的美國,政治上也同樣承受不了。民意就會和當年的越戰、阿富汗戰爭一樣迅速的大反轉。

  第三,對於拜登所屬的民主黨而言,贏得競爭最主要方式是解決好自己的問題。所以他才出台芯片法案、反通脹法案,不顧歐洲的抗議,大搞經濟保護主義,全力進行再工業化。從這個角度,美國也不適合長時間卷入代價高昂的外部衝突。

  第四,歐洲因素。自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來,歐洲接連受到主權債務危機、“阿拉伯之春”引發的難民危機、英國脫歐、新冠疫情以及俄烏衝突的打擊,受到嚴重損傷。現在歐洲不僅經濟困難,政治上也面臨著民粹主義崛起的威脅,特別是俄烏衝突帶來的後果更加刺激歐洲民粹主義的發展。意大利與法西斯頗有淵源的極右政黨能够獲勝就與此有關。假如法國和德國也如此,歐洲必然陷入混亂。

  美若下決心烏別無選擇

  從美國的立場,它希望歐洲是一個大號的瑞士,即:弱小、富裕、穩定。既不會給美國造成麻煩,也不會構成挑戰,必要時還能給美國買單。所以這次雖然是澤連斯基訪美,歐洲必然要向美國傳達自己的述求,并通過美國之手達成,而美國也必須考慮這個盟友的立場。正如拜登所稱的:他投入了“幾百個小時”與歐洲盟友交談,敦促他們繼續支持烏克蘭。“他們完全理解,但是他們不想與俄羅斯交戰。他們不想有第三次世界大戰。”

  第五,擁有核武器的俄羅斯如果被逼到絕境,很難講會不會破釜沉舟。很多小國頂著國際制裁也要發展核武器就是要保政權保命,俄羅斯豈會不知?如果烏東保不住,克裡米亞保不住,俄羅斯怎麼可能不絕地反擊?到那時,歐美都是受害者。美國同樣害怕俄羅斯為了獲得中國更多的支持而把壓箱底的技術轉讓給中國,這將可能改變全球力量平衡。<nextpage>

  因此對於美國而言,打成持久戰,戰略上、安全上、經濟上都不可承受,確實需要在一個適當的時間點止戰。但烏克蘭別說克裡米亞,就是烏東地區想拿回來難度都很高,需要歐美長期和巨大的投入。現在止戰,對於美國來講,只要烏東不能收複,烏克蘭不管怎麼換人換黨,它和俄羅斯的關系都不可能改善。美國都不用擔心烏克蘭因為出現親俄總統而倒向俄羅斯的可能性。

  所以邀請澤連斯基訪問,除了向全球展示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之外,其根本的目的或許還是要說服或者壓服烏克蘭配合美國的戰略需求。由於美國的籌碼很多:經濟和軍事援助、安全保障。只要美國下定決心,烏克蘭別無選擇。

  未來世界要看烏克蘭是否願意無條件停火和談判,從而給歐美放鬆制裁創造條件,特別是歐洲急需的能源。到那時,外界也才能知道澤連斯基美國行的真正內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