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http://www.CRNTT.com   2022-12-25 08:50:20


 
  (四)更多更好社會民生科技創新成果為人民健康福祉提供有力保障。圍繞新冠病毒溯源、疾病救治、疫苗和藥物研發等重點領域方向持續開展應急科研攻關,從疫情之初7天內分離出病毒毒株到14天內研製成功檢測試劑,再到構建疫苗、中醫藥、中和抗體和小分子藥三道防線,打了一場成功的科技抗疫戰。聚焦癌症、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等重點領域和臨床專科,建立50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早查、早篩、早診、早治的技術體系不斷完善。癌症、白血病、耐藥菌防治等打破國外專利藥壟斷。重離子加速器、磁共振、彩超、CT等一批國產高端醫療裝備和器械投入使用。土地、基本糧食作物、種業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持續突破,有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發展。

  (五)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創新的基礎性制度基本建立。143項科技體制改革任務高質量完成,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和顯著成效。科學技術進步法修訂實施,國家重大科技決策咨詢制度有效運行,科技力量宏觀統籌和優化配置效能不斷提升。實施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深化評價和激勵制度改革,持續減輕科研人員負擔。構建科技大監督格局,狠抓學風作風建設,科技倫理治理能力取得新進展。繁榮創新文化,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在全社會形成鼓勵、支持、參與創新的良好環境。

  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科技事業不斷前進的根本政治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提出一系列重大論斷,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擘畫了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的宏偉藍圖,走出了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創新發展新路徑。中國科技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是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科學指引的結果。新時代十年,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大幅增強,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有利條件、做好了充分準備,必將助力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

  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和拓展,基礎前沿領域相繼突破,顛覆性創新不斷湧現,科技創新正在深刻改變世界發展格局,中國發展面臨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於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我們要堅定創新自信,搶抓創新機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發展難題,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全面落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戰略部署

  文章分析,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到2035年中國發展總體目標和未來5年目標任務。就科技發展而言,到2035年,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科技強國;未來5年,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顯著提升。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扎實落實黨的二十大確定的各項戰略部署。

  (一)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科技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為中國科技事業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建立權威的決策指揮體系。強化戰略謀劃和總體布局,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加速聚集創新要素,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實現創新驅動系統能力整合,增強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力、戰鬥力。

  (二)構建體系化全局性科技發展新格局。堅持“四個面向”,堅持系統觀念,加快形成與科技自立自強匹配的“頂層設計牽引、重大任務帶動、基礎能力支撐”科技創新體系化能力。加強頂層設計,補短板、建長板、強能力、成體系。圍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科技基礎能力建設,在力量構建、資源配置、基礎設施、科研平台、政策法規、技術標準、創新生態、科技人才等方面夯實基礎。

  (三)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為導向,加快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重組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形成國家實驗室體系。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統籌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打造世界科學前沿領域和新興產業技術創新、全球科技創新要素的匯聚地。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幹企業引領支撐作用,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強化科技戰略咨詢,發揮國家科技咨詢委員會、國家科技高端智庫和戰略科學家決策支撐作用。

  (四)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把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作為當務之急,盡快改變關鍵領域受制於人的局面。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加強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大合力。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具有先發優勢的關鍵技術和引領未來發展的基礎前沿技術為突破口,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著力解決影響制約國家發展全局和長遠利益的重大科技問題,從根本上保障中國產業安全、經濟安全、國家安全。

  (五)加強基礎研究。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並舉布局基礎研究,勇於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提出更多原創理論,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強化目標導向,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凝練科學問題,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問題。鼓勵自由探索,拓展認識自然的邊界,開辟新的認知疆域,孕育科學突破。

  (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著力營造良好政策環境,深化科技評價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營造有利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堅持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七)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積極主動融入全球創新體系,用好全球創新資源。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以持續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夯實國際合作基礎,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