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在產業轉型升級
http://www.CRNTT.com   2022-12-24 08:39:13


產業轉型升級是驅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
  中評社北京12月24日電/長江經濟帶生態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是中國經濟中心所在、活力所在。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這些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取得了積極進展。沿江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長江經濟帶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結構優化,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實現了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經濟日報發表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名譽會長範恒山文章指出,現實地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也面臨一些困難挑戰和突出問題,長江大保護任務依然艱巨,沿江產業發展慣性較大,污染物排放需進一步遏制。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於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歷時較久、成因多樣,需圍繞產業發展這個核心問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大力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久久為功,使長江經濟帶成為引領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抓住產業轉型升級這個“牛鼻子”
  
  文章認為,基於治理成效、現實狀態和邏輯聯繫等一體考量,產業轉型升級是驅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祗有持續強化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動能,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使經濟社會發展格局、產業結構調整等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實現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從治理成效看,這些年來沿江各地積極行動,針對黑臭水體、城鎮污水垃圾、尾礦庫、船舶污染、植被退化、濫采濫伐等生態環境問題的治理能力明顯增強,所取得的效果也非常突出。但也要看到,解決工業點源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等生態環境污染增量問題還比較緩慢,效果有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增量污染與產業發展直接相關,推動產業綠色轉型有助於減少增量污染。
  
  從現實狀態看,近年來沿江各地對部分化工企業實行關停限轉改遷等措施,專項整治造紙、電鍍等重點行業,強化區域重金屬污染治理,總體狀況得到改善。但也要看到,長江沿岸重化工業高密度布局,高污染高耗能企業數量較多,廢污水及碳排放量較大,部分地區水土重金屬污染較為嚴重。針對這種狀況,應當採取有效舉措,改善長江經濟帶沿江地區的產業結構,使其更加合理。
  
  從邏輯聯繫看,產業發展一頭連著生態環境保護,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把產業結構問題解決好了,增量污染的問題就能得到有效解決,生態環境保護才有堅實基礎。同時,產業強則經濟強,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也能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因此,必須建設以綠色為重要特徵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能夠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可謂一舉多得。
  
  還要看到,長江經濟帶產業規模龐大,集聚度較高,但大多處於價值鏈的中低端,重化產業比重較高;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上中下游產業同質化現象明顯,部分地區存在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地方各自為政既阻礙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也影響了產業轉型升級的進程。因此,推進長江經濟帶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要立足區域協調聯動,著眼於產業合作,破除相關體制機制障礙,建立公平競爭政策與產業政策協調保障機制。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