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一家藥企,多年來堅持以2元錢20片的價格銷售退燒藥撲熱息痛;同樣是這家企業,又因壟斷被罰1.33億元——近日,兩條與東北制藥相關的熱搜在網絡流傳,贊美與處罰幾乎同時出現,堪稱藥企版“紅與黑”。
值得注意的是,網絡討論中,有些文章試圖將反壟斷處罰與低價售藥聯系起來,而這并不符合事實:東北制藥被罰,是因為於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期間,濫用在中國左卡尼汀原料藥市場的支配地位,實施了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左卡尼汀原料藥的行為,違反了反壟斷法。一碼歸一碼,企業以良心價銷售撲熱息痛值得點贊,但違法高價銷售左卡尼汀原料藥確實該罰,兩者不可混淆。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和出口國。原料藥市場集中度高,往往是一家上游廠商供應上千家下游藥企。公開資料顯示,我國的成品藥約有1500種原料藥,其中50種原料藥只有1家企業取得審批資格可以生產,44種原料藥只有2家企業可以生產,40種原料藥只有3家企業可以生產。
由於部分原料藥和制劑市場需求剛性強、集中度較高、市場准入門檻高,壟斷行為時有發生,但因為原料藥不直面消費者,公衆對這個領域的壟斷行為及其危害了解不多。實際上,原料藥領域的壟斷行為往往比終端藥店、經銷商哄抬價格更加囂張,危害性更隱蔽也更大。
以東北制藥為例,此次處罰源頭可追溯到2018年,有人在網絡公開舉報該藥企作為當時唯一一家左卡尼汀原料藥生產企業,涉嫌價格壟斷,使得左卡尼汀原料藥價格從700元/千克上漲到8000元/千克,使得下游廠家生產受限,甚至出現斷貨。這正是監管部門堅決出手的重要原因。
近幾年,原料藥領域的反壟斷工作一直持續進行,於無聲處守護并保障著億萬患者的用藥需求。在2020年市場監管總局查處的葡萄糖酸鈣原料藥壟斷案中,葡萄糖酸鈣原料藥價格一度畸高至54倍。最終,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3家原料藥經銷企業實施壟斷行為作出處罰,罰沒合計3.255億元。2021年,市場監管總局又對先聲藥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罰款1.007億元,對揚子江藥業實施壟斷協議行為開出7.64億元的巨額罰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