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新電商模式為促進數實融合提供數字化新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22-12-19 09:02:56


  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要“幫助傳統企業和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據統計,目前全國企業總數中占比最大的仍是處於各產業鏈源頭的製造業企業(產業帶企業),其中中小微企業又占絕大多數。處於產業鏈上游的這部分企業遠離終端市場,市場響應性和靈敏度較低,業務體量小且分散,受疫情衝擊資金鏈不穩定,數字化轉型難度相對較大。但這部分企業對增加就業、提高居民收入、維護經濟和社會穩定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光明網發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信息學院副院長華迎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信息學院博士生王冬一文章表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以興趣電商、直播電商、短視頻電商為代表的新興數字經濟模式興起,通過新電商平台直連生產商和消費者的C2M模式,以“短路經濟”實現供應鏈資源優化配置提升雙效;通過內容及興趣驅動需求的新型消費模式,引發社交裂變和用戶變現,從需求端切入推進生產端數字化轉型。這些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為傳統產業帶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以及高水平供求動態平衡的加快實現提供了新思路。

  當前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主要問題

  文章分析,過於依賴“貼牌+代工”運營模式,自主數字化能力極弱。多數產業帶中小微企業主要通過“貼牌+代工”的傳統模式運營,處於產業鏈最低端。這種模式導致企業只能充當原材料到產品的“加工車間”,難以觸及技術密集度較高的產品研發流程,以及“貼牌”品牌的數字化全渠道銷售流程。企業自主數字化能力極弱,難以從生產製造中有效挖掘產品附加價值,議價能力不足,利潤空間低。同時,過度依賴“貼牌”品牌尤其大多是國外品牌銷售體系,一旦國際市場出現波動,就很容易陷入生存危機。例如,2022年受到通脹影響的美國市場消費嚴重不足,南通一家為美國某品牌提供代加工沙發、床墊的代工廠,從年初開始出口訂單便一直處於下滑狀態,因生產完全依賴國外市場需求,最終導致企業資金壓力劇增,甚至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

  企業缺乏與需求端的渠道鏈接,數字化資源整合及價值轉化能力不足。除“貼牌+代工”的運營模式外,近年來也湧現了一批致力於自有產品銷售和自主品牌建設的產業帶中小微企業。但因業務模式及產品品類較為單一、品牌認知度低,影響了營收水平。有別於知名品牌可以依賴自有成熟分銷體系和渠道,中小微企業更多依賴被動的“人找貨”模式推動商品流通,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帶在需求端的數字化資源獲取和整合能力發展,導致中小微企業陷入數字化轉型投入多,收益少的閉塞窘境。例如,廣州一家做女裝製造批發超過12年的廠商,在選款、拼貨等環節經驗豐富,但由於缺乏直連消費者的渠道,其自有品牌在消費者端缺乏認知度,難以獲取數字平台的用戶關注並與需求端形成高效互動,更難以整合用戶需求以優化品牌建設和服務。

  數字化需求細分差異較大,難以形成可快速復制的轉型方案。根據中國政府網數據,目前我國製造業有31個大類、179個中類和609個小類,全球範圍內產業門類最為齊全。但細分類別的差異性使得不同企業在上下游對接方式上千差萬別,數字化轉型需求分布分散,轉型需求差異較大。例如,福建某茶葉加工廠屬於食品工業,對保鮮周期要求高,因此加工製作環節到銷售環節的數字化對接需更加緊密。而景德鎮某瓷器製造商則對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工藝及製作流程要求更高,更加關注加工製作過程中形成的附加價值,及如何有效地通過數字化手段對接銷售渠道。因此,對於產業帶中小微企業而言,難以形成快速可復制的轉型方案,數字化變革過程仍需不斷探索。

  新電商平台賦能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作用和價值

  文章提出,以智能算法精準匹配、高效對接企業與消費者,賦能自有品牌建設。興趣電商本質上是基於用戶偏好進行精準匹配推送內容,激發用戶興趣促成商品交易的一種新電商模式,其中智能算法成為高效匹配供需、直連企業與消費端的有效手段。直連模式意味著企業由簡單的“生產車間”升級為自有品牌建設者。不同於“貼牌+代工”模式中產業帶企業會受到品牌方定價和海外市場波動的影響,興趣電商平台賦能企業直接與消費者交互,能夠收集一手消費者數據,分析市場動向,優化運營策略。例如,曾是多家知名男裝品牌代工廠的服裝製造商,2020年開始在抖音平台開設賬號,運營起自有品牌,實現了工廠的自產自銷,大大提升了企業的溢價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興趣電商模式有效縮短了供應鏈長度,在大幅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提升了企業對市場變動的快速反應能力。服裝行業退貨率相對較高,作為源頭企業本身擁有較強的庫存優勢,能夠直接以售後補發取代退貨,大大降低了損耗成本。

  以平台為核心,高效集成需求端數字資源,推動資源—價值轉化。新電商模式下,平台成為集聚市場數字資源的核心,不同於傳統電商模式,平台關注的焦點不再是消費者的“現實需求”,而是發現消費者興趣。一方面,通過對需求端多渠道信息資源的整合分析,充分實現了“興趣—內容—商品”匹配,以新興的“發現式購物”取代傳統電商模式中的“搜索式購物”,有效激發客戶的潛在需求,加快實現高水平的供求動態平衡,助力產業帶中小微企業實現數字資源向經濟價值的轉化。例如,2020年景德鎮某一名窑口入駐新電商平台開展內容營銷、直播和興趣電商,快速收穫十幾萬粉絲,打破以往通過傳統電商方式設立營銷端口難以有效獲得忠誠客戶的僵局。在推廣陶瓷的同時,通過講解陶瓷的生產流程,生產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以及蘊含的文化價值,有效促進了國貨品牌附加價值的挖掘。另一方面,通過平台集聚的數字資源,企業能夠高效獲取來自消費端的需求和反饋,有助於其進一步優化自有品牌服務,深入推動資源—價值轉化。

  集成的數字平台服務滿足企業差異化轉型需求,分模塊外包的轉型方式為中小企業大力減負。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產業帶中小微企業普遍缺乏經驗和參考路徑,導致轉型成本增加,解決這一問題效益最高的方式即是分模塊、按需求進行數字化改造。新電商模式能夠通過“興趣+直播+信任”為特徵的數字平台提供“共性+個性”的集成服務,幫助企業實現模塊化的數字推廣、數據分析、服務增值等業務。例如,平台通過“產業成長計劃”“王牌工廠計劃”等扶持計劃,面向各地產業帶產業集群和中小商家推出長期、系統化、規模化的專項扶持,以及企業數字化營銷能力、數字化運營服務的專項服務項目,助力中小微企業提升地方產品和品牌知名度,帶動就業和區域經濟發展,讓更多源頭好貨直接觸達消費者,實現以數字化創新模式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