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新時代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合作展望
http://www.CRNTT.com   2022-12-17 21:42:25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2022年12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阿拉伯國家,出席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并對沙特進行國事訪問。此次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峰會不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面向阿拉伯世界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外交行動,同時也是阿拉伯國家聯盟與一個主權國家首次舉辦峰會,在2004年以來中阿九次部長級會議的基礎上,中阿之間的第一次領導人峰會無疑是未來雙方關系實現更高水平機制化的體現。

  目標深度契合的能源合作

  第一,中阿將繼續以能源合作為軸心,開創全方位務實合作新局面。中阿峰會期間,中國提出了中阿務實合作“八大共同行動”,包括發展、糧食安全、衛生健康、綠色創新、能源安全、文明對話、青年成才和安全穩定。《利雅得宣言》中,雙方均強調國際社會不應排除主力能源或忽視對其投資,給能源市場帶來挑戰,特別是將對發展中國家造成不公正影響。全球經濟增長與能源安全、能源供應密切相關,應采取“平衡路綫”政策,通過利用各類能源來源,實施碳中和與構建以可持續社會為目標的碳循環經濟方案,促進全球經濟增長。

  中東是世界上化石能源最豐富的地區。在當前的國際局勢背景下,發展新能源再次受到各個國家的重視,國際社會也出現了減少石油等能源投資而轉向可再生能源的聲潮。2022年10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由於過去20年世界對可再生能源投資偏少,導致國際社會不得不經歷能源危機。將能源危機歸結為對傳統能源行業投資過多,試圖呼籲國際社會減少投資的論調對長期以能源經濟為支柱的阿拉伯國家來說影響較大,也間接打擊了他們進行能源轉型的預期。

  實際上,在較長期時間內,化石能源仍將是推動國際經濟發展的主力支撑。2022年11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秘書長蓋斯表示,全球對碳氫化合物的需求將長期增長,全世界必須迅速采取行動,投資石油行業,以防止未來出現能源緊急狀況。對中國來說,擁有穩定的石油等能源供應事關國家能源安全、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國際經濟格局穩定,同時也是進行能源轉型的必經之路,這在步調和目標上與阿拉伯國家深度契合。未來中阿將繼續保持能源領域的合作,不斷擴大雙方的利益點,在構建能源立體合作新格局,穩固合作根基的基礎上,落實其他方面的合作。<nextpage>

  在應對世界秩序變革進程中守望相助

  第二,中阿將成為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上的國際秩序的重要力量。中國和阿拉伯國家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總數四分之一,是國際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在應對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局勢方面有共同利益,雙方都是全球經濟秩序的主要受益者,在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倡導國際公平正義,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方面有著共通的追求。

  一直以來,西方以人權為政治手段幹涉地區事務,在俄烏衝突等外部問題上強迫阿拉伯國家選邊站等,均是西方在中東地區以“私規”為標准推進基於“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表現。西方在中東地區以零和代替共贏、以強權代替平等、以對抗代替合作,不僅在阿拉伯國家內部大搞單邊主義,制造分裂對抗,同時還將域外其他國家置於所謂的“國際秩序”的敵對面,從而達到控制阿拉伯國家實現西方優先和國家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在中東核心問題巴以問題上,美國搞雙重標准袒護以色列,在叙利亞問題、利比亞問題、也門問題等問題中,均以規則適應國家利益為指向,尋求權力最大化而無心解決地區爭端。

  在西方奉行霸權主義和現實主義的邏輯下,阿拉伯世界面臨的安全問題和持續的發展困境均是西方國家幹涉的縮影。此次中阿峰會,中國秉承公平正義的原則,與阿拉伯國家領導人達成了對於國際秩序的共識,形成了《利雅得宣言》,雙方將致力於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和多邊主義,鞏固國際關系中的團結合作與公平公正原則,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捍衛發展中國家權利,在應對世界秩序變革進程中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共同擔當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和變革的參與者。

  文明交往夯實中阿全方位合作基礎

  第三,中阿文明交往下的中阿命運共同體建設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典範。當前, “中國威脅論”和“伊斯蘭恐懼症”依然在國際社會大行其道,部分國家宣揚“文明衝突論”和“文明優越論”,將恐怖主義與特定民族和宗教掛鈎,試圖將自己塑造成世界文明的典範,以此為借口隨意插手地區事務。<nextpage>

  2022年10月,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雷利在演講時將歐洲比作“花園”,將世界其他區域比作可以入侵的“叢林”,并認為歐洲人有特權參與“叢林”的事務,該言論是“西方文明優越論”的最新例證之一,受到阿拉伯國家的一致批評。2022年3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專門將每年3月15日定為“打擊‘伊斯蘭恐懼症’國際日”。與西方不同,中國在與世界其他文明國家交往中遵循平等友好的原則,特別是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在古代絲綢之路背景下擁有悠久的文明交往歷史。近代以來,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在民族解放運動和反帝反封建運動中相互支持,為雙方的交往鋪平了道路,不斷擴展了雙方合作的內容。

  在國際視野中,中阿兩大文明體系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是雙方包含著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都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獨特貢獻。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雖然有著不同的歷史傳統和政治體制,但是文明交往超越了國與國的差異,夯實了中阿全方位合作的基礎,促進了雙方文明的融合發展,滋養了中阿命運共同體,將推動世界多元文明秩序的建設,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典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