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一個“穩”字看2023年中國經濟工作新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22-12-15 09:20:05


  中評社北京12月15日電/主持人:王玥

  嘉賓:匡賢明(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李長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博導)

  傅子恒(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3年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了明年中國經濟工作依然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這是連續第二年強調這一經濟工作總基調。本期“思與辨”就該話題展開討論。

  國民經濟循環要盡快恢復到常態

  主持人: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並強調“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面對依舊複雜的形勢,這三個“穩”如何更好落地?

  匡賢明: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三穩”,並且把“穩增長”擺在第一位,給全社會釋放了政策重心更加注重增長的信號。要讓“三穩”更好落地,關鍵要加快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的部署,使要素流動更便捷,在供給端加大有效供給;在消費端讓消費更加有效地釋放出來。簡而言之就是要讓國民經濟循環盡快恢復到常態,這個循環通暢了,就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

  李長安:“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是基於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問題新挑戰的實際情況作出的判斷。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方面同時發力,形成經濟恢復和發展合力,而要使這些政策切實落地,不僅要求目標合理,措施得當,還要求加力增效。這也意味著各項政策實施的力度將會更大,以確保各項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順利實現。

  傅子恒:政策落實時既要做到在總量方面保持擴張勢頭,也要在結構方面進行精細化、協同化、差異化布局調整。同時,與疫情衝擊影響交叠相伴的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長期的趨勢變化,政策的制定和落實也需要區別是應對疫情衝擊而作出的臨時措施,還是為培植經濟長期穩定繁榮而進行的戰略部署。疫情防控對各地財政資源的消耗各不相同,各地的經濟發展階段、層次、實力各不相同,還需要有政策宏觀協同推動,以及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方面的統籌保障,才能很好地實現全面的“三穩”目標。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