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穩經濟成效彰顯人民幣穩定韌性
http://www.CRNTT.com   2022-12-09 11:14:06


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2月9日電/據大公報報道,人民幣匯率重回“6”時代。這是中國穩經濟的成果,也預示全球市場對中國的信心。

  人民幣匯率隨市波動符合市場規律,動態企穩更是常態。市場應以平常心看人民幣匯率漲跌、以自信心看人民幣匯率企穩。必須指出,人民幣貶值是內外因素叠加所致。內部疫情多點散發、頻發甚至局部爆發,尤其二季度前期經濟承壓較重。外部因素則是美聯儲開啓暴力加息閥門,年初至今美聯儲已六度加息,預期本月還會加息,加息累計375個基點,可謂前所未有的暴力加息。

  美國通脹全球溢出,美聯儲加息也形成全球傳導。在此情勢下,強美元態勢形成,今年4月美元指數突破100點大關之後,美元單邊升值的勢頭更趨鞏固,9月28日美元指數升至20年來高點114.78點。在此情勢下,全球匯市陷入混亂,全球貨幣紛紛貶值,作為SDR籃子貨幣之一,人民幣匯率也貶至“7”時代。這既是美元強勢地位帶給匯市的連鎖反應,也凸顯美國暴力加息的負面效應。

  雖然人民幣匯率下行,但是相對於全球其他主要貨幣,人民幣匯率維持相對穩定。一方面,英鎊、歐元和日圓兌美元匯率貶值幅度較大,而且人民幣兌這些貨幣處於升值;另一方面,從更長的時間綫看,人民幣兌美元處於升值狀態。2005年1美元兌人民幣是8.27,2008年1美元兌人民幣是7.3,最新是1美元兌人民幣是6.97,說明人民幣兌美元處於升值通道中。

  美聯儲年內六次加息──直到最近一次暴力加息,才讓高企的通脹稍微降息來。盡管如此,美國10月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升7.7%,雖是今年最低,依然處於通脹高位。相比之下,中國年內通脹率維持在2%左右。相比歐洲超過10%的高通脹率以及難以抑制的貨幣貶值,除了人民幣兌美元幣值風險可控外,中國幾乎沒有受到美國高通脹傳導。這給中國逆周期貨幣政策寬鬆提供了緩衝,能够通過降息、降准和更多的貨幣政策手段,持續釋放流動性澆灌市場、提振市場信心穩經濟。自然,這也體現中國市場抵抗外部市場風險侵襲的能力加強。<nextpage>

  年終穩經濟到了衝刺時刻,政策面和市場面紛傳利好消息。從前者而言,今年以來,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穩經濟措施前所未有,既有貨幣政策的持續不斷賦能,也有減免稅費的連續減負,更有鼓勵投資、強化消費和刺激出口的一攬子舉措。正因為如此,三季度經濟增長迅速擺脫頽勢,GDP增長達到3.9%,前三季度GDP增長為3%。除了存量政策,近期中央又連續出台穩經濟的利好政策,為年底穩經濟衝刺繼續發力。

  一方面,央行通過全面降准,釋放5000億流動資金,并由此釋放貨幣政策的乘法效應,給全市場注入數萬億資金流動性,在重點澆灌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的同時,提振全市場信心,消弭市場恐慌。對制造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言,資金流動性注入,不僅是輸血救命更是固本賦能。當然,也能提振市場主體和社會個體的信心。

  另一方面,政策穩定樓市去系統性風險。從保交樓到近期支持樓市的金融十六條,再到資本市場支持樓市平穩健康發展的五項措施,支持房地產市場的“三支箭”發出,拂去了籠罩在房地產市場的萎靡之氣。支持樓市的系列政策,不是單純的猛藥刺激,而是為了防止樓市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為穩經濟創造和諧的基礎條件。

  就後者而論,疫情帶給穩經濟的風險正在出清。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和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措施要求,很多地方正在進一步優化管控措施,要求符合解封條件的要及時解封,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應解盡解。隨著疫情形勢好轉,經濟增長趨勢向好。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再優化,這意味著,疫情風險減趨消退,市場焦慮也會消除。失穩的產業鏈和梗阻的供應鏈,都會減趨好轉,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鏈條問題也會減趨解決,也為中國經濟注入活力。

  中國經濟基本面向好以及疫情形勢好轉,美聯儲加息預期轉弱、美元指數降低也推升了人民幣匯率。美聯儲未來加息預期放緩令美元指數從106.75降至104.69,11月美元指數累計跌幅達到5%。強美元勢頭衰減,人民幣逐漸走強。此外,年終歲尾也是外貿企業結匯需求最強的時期,加之中國依然對外資擁有極強吸引力。

  穩經濟成效彰顯給人民幣匯率注入走強動力。作為全球主要貨幣之一,匯率波動是常態,人民幣穩定韌性才是本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