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考古報告《洪江高廟》發布
http://www.CRNTT.com   2022-12-07 09:32:34


 
  高廟出土的陶器碎片有數十萬片,且部分散見於受水解鈣分子嚴重污染的貝殼堆積地層中,凌亂、破碎,僅是將碎片化的材料整理組合成辨識度更清晰的“模塊”,賀剛帶領的團隊就花了足足兩年。

  接下來的十年,賀剛沒有周末、不分晝夜,寫起報告來常常夜不能寐。

  刻劃紋、戳印紋、壓印紋、拍印紋、剔刻、填彩與彩繪、刻劃符號;太陽紋、獸面紋、鳥頭紋、鳥翅紋、山形紋、葉脈紋、網格紋、帶狀紋、波浪紋、飛鳥載“亞”形紋、飛鳥載八角星紋……準確辨識與統計、分類陶器上的紋飾,耗費了團隊大量的時日。

  “如果沒有那麼較真,這個報告其實可以完成得快一些。”但賀剛不願意那樣對待如此重要的史前遺址材料,僅僅是為了弄清高廟遺址白陶原料的來源,賀剛及團隊就曾在沅水流域洪江市高廟、雙溪,辰溪縣征溪口、泡潭、牛溪、付家灣、二頭灣,懷化市鴨嘴岩,中方縣龍井,漵浦縣梁家坡等十處地點取土測驗。

  當這部長達424.8萬字的《洪江高廟》考古報告面世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仁湘表示,“學界已經盼望很久了”。

  這份報告能為學界帶來怎樣的材料支持與觀念啟發?

  “我希望能帶來關於文明起源的重新認知。長期以來,我們受西方學界影響,認為文明起源的要素在於文字、青銅、城市。事實上,一些舉世矚目的文明並不都具備上述元素。這些年,經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探索,我們已將複雜化社會的開始定義為文明起源進程的肇始。”賀剛闡釋。

  “距今6000至5000年前的廟底溝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紅山文化、大溪文化,逐步受到了重視。我認為,高廟先民的創造與發明,於文明起源而言,尚有可商之處。”賀剛提出。

  “希望高廟文化遺存的發掘與整理,能為重新認識中華文明起源的構成要素,提供一些啟發。”賀剛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