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http://www.CRNTT.com   2022-12-01 08:44:32


 
  加快建立與國際經貿規則相銜接的體制機制

  文章指出,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是中國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的主要路徑。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雙邊、區域和多邊合作。”截至2021年5月13日,中國已簽協議的自由貿易協定19個,正在談判的有10個,正在研究的自由貿易區8個。下一步,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需要進一步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方面與國際自由貿易區對標,創造出更多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及最佳實踐案例。

  在規則方面,必須圍繞國際通行規則積極改革創新。一方面,國際規則國內化。密切跟蹤國際經貿規則的高標準演進新趨勢,不斷根據國際規則調整國內經濟的政策和法律,系統推進與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相銜接的體制機制。另一方面,國內規則國際化。中國應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提高規則變革中的話語權。將符合自身發展要求的國內經驗和規則上升為國際規則。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和全球治理,在國際經濟規則制定及其他應對全球性問題方面的貢獻越來越大,包括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首次把發展議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協調的突出位置等。

  在規制方面,應進一步加強國際規制合作。世界經濟論壇與世界銀行聯合發表的《有助於貿易價值增長的機會》指出,在全球價值鏈有關環節的規制壁壘對國際貿易的影響遠遠超越關稅壁壘的影響,前者對全球GDP增長的貢獻約為後者的6倍以上。這表明推動國際規制合作可以有效提升國際貿易的效率和效益,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在新一輪國際經貿規則的重構和創新中,發達國家正在制定更為嚴格的國際規制合作框架,在《歐盟—加拿大綜合經濟貿易協定》《美墨加協議》《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等自由貿易協定中都包含了國際規制合作的條款。因此,中國必須準確把握國際規制合作的演變特徵和發展趨勢,不斷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在管理方面,需要營造具有一流國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一方面,加強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的實施,尤其是在21個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內,進一步縮短負面清單列表,消除隱性壁壘;另一方面,通過完善管理,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政府層面,需要在立法上制定更加與國際接軌的環境及知識產權保護等條約。市場層面,不斷完善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構建公平競爭的良好市場環境。

  在標準方面,在不斷完善行業標準並與國際接軌的同時,更要加快中國標準走出去的步伐。當新的貿易和投資規則達成後,新的國際標準便應運而生,這會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產業的競爭力。如果說“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是物質生產所必需的生產要素,那麼“標準”則是構成經濟領域生產合理化的重要生產要素,對經濟增長貢獻巨大。數據顯示,標準化對德國、奧地利、法國、英國、中國國內經濟增長的貢獻分別是27%、25%、23%、12%、7.88%。當前,我們首先需解決新興行業的行業標準與發達國家存在差異的問題,中國國內行業標準的起草和制定應以世界貿易組織協定中涉及標準的協定為基礎,如《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TBT協定)《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SPS協定)就要求各國制定法規時應以國際標準為基礎。由於標準化會產生“路徑依賴”,所有後來者都必須在這個已有的秩序中行動。因此,中國應積極將國內標準推向國際,提升中國行業標準被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等納為國際標準的占比。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