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
http://www.CRNTT.com   2022-11-22 09:21:53


  中評社北京11月22日電/五穀豐登,糧安天下。今年糧食豐收已成定局,糧食主產區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確保糧食穩產增產,但主產區經濟發展滯後也是不爭的事實。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方針。近日中央財政提前下達2023年農業相關轉移支付2115億元,這有助於調動和保護主產區重農抓糧積極性,更好地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要糧食,還是要經濟效益,一直是困擾糧食主產區的兩難選擇。糧食比較效益低,對財政貢獻有限。主產區為了確保糧食生產和供給,在產業選擇上不得不放棄部分收入高、見效快的產業,把更多的財政投入到糧食生產上,導致“糧財倒掛”問題突出。主產區為了保障糧食安全,犧牲很多發展經濟的機會,國家對糧食主產區的補償和扶持,成為調動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積極性、穩定糧食生產供應的有力政策杠杆。
  
  近年來,國家對糧食主產區實行以財政轉移支付為主的縱向補償機制,不斷加大對主產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加大產糧大縣獎勵資金投入,對符合規定的產糧大縣、產油大縣、商品糧大省、制種大縣、“優質糧食工程”實施省份給予獎勵,保障產糧大縣重農抓糧不吃虧。但是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和獎補資金畢竟有限,只能起到緩解主產區財政困難的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主產區或者產糧大縣面臨的“糧財倒掛”“高產窮縣”困境,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勢在必行。國家應強化對主產區的政策扶持,各項扶持政策要向主產區傾斜,不斷增強主產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強化對主產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和對產糧大縣的獎補力度,各種獎補政策不僅要與糧食產量掛鈎,而且應綜合考慮糧食調出量、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等指標,確保主產區財政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加快探索建立糧食主銷區對主產區的橫向補償機制。目前糧食主產區和主銷區存在利益倒掛,糧食作為保障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不能隨意提價,糧食常常以較低價格由主產區流向糧食需求區,化肥、農藥等投入品價格居高不下,導致糧食主產區在投入產出過程中利益流失,而主銷區卻可以通過糧食精深加工和流通賺取更高的利潤。要改變這種不利於糧食安全的局面,亟需加快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的利益聯結機制,建立糧食主銷區對主產區的補償制度,引導主銷區企業參與主產區糧食生產基地、倉儲設施、加工園區、營銷網絡的建設,從以前“供需合作”向“供應鏈合作”轉型,逐步形成多元化、規模化、現代化的糧食產銷合作新格局。
  
  對於主產區來說,需要國家和糧食調入地區的“輸血”,更需要培育“造血”功能,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目前主產區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工業基礎薄弱、經濟發展缺乏強有力的帶動和支撐。主產區的最大優勢是糧食資源豐富,要把糧食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就要改變當前糧食加工轉化基地與糧食生產分離的狀態,提高主產區糧食就地加工轉化能力。例如,山東、江蘇、湖北、河南等主產區通過高質量發展糧食產業,實現了從糧食大省向糧食強省轉型。
  
  實踐證明,主產區可以依托糧食資源優勢走出區域經濟發展困境。國家應大力支持主產區依托縣域發展糧食加工,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構建產供儲加銷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推動主產區從“賣原糧”向“賣產品”“賣品牌”轉型,從“大糧倉”向“大廚房”轉型,真正實現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區域經濟發展雙贏。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