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新西蘭華人:為中新人文交流穿針引綫
http://www.CRNTT.com   2022-11-15 09:38:48


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1月15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在海外生活30餘年,新西蘭太平洋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主席和志耘換了很多身份,但始終沒有停止一項工作——推廣中華文化、增進中新人文交流。對他而言,無論走得多遠,中華文化始終是他的根,而充滿自信地對外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是他的使命所在。

  以下是他的自述。

  創辦電台,發出“中國聲音”

  1989年,我赴新西蘭奧克蘭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由此開啓了長達30餘年的海外旅居生活。

  求學期間,盡管我是一名理科生,但一直愛好文藝,在國內讀本科時就是學校廣播站、合唱團、話劇團的成員。來到新西蘭的第一年,我發現當地華僑華人數量很少,走在奧克蘭街頭,幾乎見不到幾個同胞,奧克蘭大學里當時只有20多名中國留學生。大家日常的文化生活都很貧乏,除了周末偶爾聚餐之外,幾乎沒有其他活動。

  於是,我利用課餘時間,與其他幾位來自不同國家的華裔青年共同創建了一家面向當地華僑華人的中文電台“都市之聲”。最初,電台每天播出30分鐘,內容主要是從新西蘭主流媒體報道中摘編、翻譯的新聞。漸漸地,根據聽衆需求,我們延長了節目時間,并增加了文化、體育、訪談等綜合性欄目。詩朗誦、相聲、中國音樂……越來越多中國文化元素出現在我們的節目中。

  上世紀90年代之後,來新西蘭留學、旅居的同胞人數明顯增多。我們時常接到各種電話,有的中國留學生希望到電台做義工,有的華僑華人在國內曾從事媒體工作,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專業建議。我們這支隊伍日漸壯大,節目內容更加豐富,聽衆範圍從學校擴大到整個華僑華人社區,甚至許多當地人也成為我們的忠實聽衆。<nextpage>

  粗略算一下,從1990年電台創辦到2004年轉交他人運營,大約300多名華僑華人參與過電台的日常工作。大家三人一組,分別負責編導、采訪、播音等工作,積極性特別高,因為每個人都很珍惜這個傳播中華文化的平台。

  每當我們一群人為辦好電台而絞盡腦汁、齊心協力的時候,我的心底都會生發出一份強烈的使命感。我們遠離故土,外部環境和生活習慣發生了很大改變,但心中的文化根脈始終不會斷,中華文化永遠是我們自信的底色和底氣。

  文化搭台,拉近兩國民心

  留學結束後,我嘗試以更多形式推動中新人文交流。尤其是2000年之後,從中國來新西蘭舉辦文藝演出的團體越來越多,當地對華僑華人以及中華文化的重視程度也有所增強。於是,我與志同道合的朋友攜手創立了太平洋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致力於促進中國同新西蘭、澳大利亞以及斐濟等亞太國家的文化交流。

  書畫藝術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02年開始,我們連續多年組織舉辦新西蘭華人美術作品聯展,今年已是第19屆。聯展不僅展出新西蘭當地華僑華人的美術作品,還從中國邀請一批優秀藝術家參展。我相信,藝術沒有國界。通過觀賞這些書畫作品,新西蘭民衆能够更加直觀地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一些華僑華人藝術家創作的兼顧中新文化特色的作品,則展現出中華文化的包容并蓄。

  2015年,我開始擔任奧克蘭(國際)攝影節董事會主席。此前,該攝影節主要由當地攝影界人士負責,他們對中國攝影作品了解不多,雙邊互動也很少。我擔任主席後,在一次回中國考察時得知,山西平遙每年也會舉辦國際攝影大展。在赴平遙國際攝影大展觀摩兩次後,我決定促成兩個攝影展的聯動,邀請雙方的參展作品到對方平台展示。盡管中新文化背景不同,但是一幅幅攝影作品如同一扇扇窗戶,讓兩國人民領略了豐富多彩的異國風情。<nextpage>

  記得有一年,在邀請中國攝影作品赴新參展時,大家一度對作品主題猶豫不定,有人覺得應該聚焦人物,有人認為應該側重風景。最終,我建議以中國56個民族為主題,既能展現各民族的絢麗服飾,又能呈現少數民族聚居地的秀美風光,還能讓觀衆從中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展覽順利舉辦後,觀衆紛紛贊嘆這是一場視覺盛宴,許多人說想去中國走走看看。

  奧克蘭“新春花市同樂日”、奧克蘭元宵燈會、新西蘭中國電影節……20多年間,我還參與組織舉辦了許多不同類型的文化活動,其中不少都連續舉辦10餘屆。華僑華人是一座聯通中外的橋,我們既熟悉中華文化,又了解當地民情,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增信釋疑,幫助中國“朋友圈”越擴越大。

  牽綫搭橋,拓寬合作領域

  近10年,我多了一個新身份——新西蘭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主要工作是在中新之間牽綫搭橋,推動兩國商貿合作。

  自我擔任會長以來,新中國際貿促會與數十個中國副省級以上貿促會簽署了合作協議書,揭牌了多個省級辦事處,為中國多地訪問新西蘭的商貿代表團提供了大量赴新投資及開展經貿合作的服務。

  2019年11月,我率新中國際貿促會赴上海參加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我們的會員單位與中國采購商簽署了價值4000萬元人民幣的采購合同。作為進博會的延伸效應,2020年新中國際貿促會在上海虹橋商業區設立辦事處,進一步承擔起增進新西蘭與中國各地尤其是長三角地區經貿、文化等領域多邊合作的重任。<nextpage>

  在推動中新經貿往來的同時,我并未放棄文化領域的工作。其實,文化與貿易是相輔相成的。近年來,我與新中國際貿促會的同事推進了許多文化交流活動。每年,我們都會組織新西蘭商貿團到中國各地舉辦推介會,其中就有不少影視、演出、展覽類的文化項目。許多新西蘭企業在與中國開展商貿合作之後,更願意支持、資助我們在新西蘭當地舉辦的中華文化推廣活動。

  如今,許多當地朋友都會主動向我提起,中國連續多年成為新西蘭第一大貿易夥伴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一大出口市場。在互惠互利的往來中,兩國民心越走越近。

  回望出國30多年來的種種變遷,我深刻感受到,中國不斷增強的經濟實力、文化自信與國際影響力,給我們海外華僑華人注入強大的正能量,讓我們更有信心對外推廣中華文化,新西蘭當地民衆對中國的興趣與好感也與日俱增。未來,我將與當地華僑華人一道,繼續發揮自己的優勢,在中新之間“穿針引綫”,貢獻僑力,當好“橋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