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FTX創辦人疑卷走156億
http://www.CRNTT.com   2022-11-14 15:58:05


  中評社北京11月14日電/據大公報報道,創辦人疑卷走一百五十六億,去向不明!在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平台FTX申請破產後,與平台創辦人Sam Bankman-Fried(SBF)相關的消息,引發全球關注。多名不願現身的本港苦主大呻:“SBF身家一夜歸零,我哋血本無歸!”香港大批苦主更在網上急尋SBF。有消息傳出,FTX兩名高層正遭到巴哈馬當局的拘留監視;而其關聯公司Alameda Research行政總裁Caroline Ellison更現身香港,計劃前往迪拜。

  在FTX平台爆煲後,SBF疑卷款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搭乘私人飛機逃往阿根廷,但未能成功。隨後SBF本人亦緊急辟謠,稱自己仍身處巴哈馬。另有消息稱,目前FTX平台另一創辦人Gary Wang、前工程總監Nishad Singh均受到監視,并接受當地警方調查。

  FTX一衆高層行蹤未明,市場又爆出FTX關聯公司、SBF名下另一基金公司Alameda Research的首席執行官Caroline Ellison身處香港,正計劃前往中東地區,消息指“或許可以去到迪拜。”事實上,早前已有外媒指,SBF將約100億美元客戶資金秘密轉移到Alameda Research,更有大量資金下落不明。

  關聯公司高層傳身處香港

  報道又提到,FTX法律和財務團隊了解到,SBF在FTX的會計系統中設有“後門”,讓SBF可以改動公司的財務紀錄,而不被外部審計員等人發現。

  “這個生意似乎是個‘龐氏騙局’。”早在今年4月,專欄作者Matt Levine在采訪SBF時,便曾如此說過。

  FTX此次爆煲,累及一衆港人散戶投資者。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一名港人,年初見到FTX發行的FTT幣節節上升,隨即開戶入市,怎知FTT幣隨後一直下跌,本打算撈底,結果平台卻突然破產,300多萬元恐血本無歸,欲哭無淚。另有不少體育界名人“踩雷”,包括NBA勇士隊的Steven Curry、美國欖球巨星Tom Brady均有投資FTX。遑論一衆散戶投資者,更是心急如焚,投訴無門。<nextpage>

  華爾街幾十大行中招

  大型投資機構亦難逃一劫,紅杉資本、安大略省教師養老金計劃、軟銀、三星電子風投部門、Third Point LLC、Tiger Global,淡馬錫等機構投資人全都遭殃。  

  FTX出事後,另一加密交易平台Bitcoke也傳出消息,稱其財務負責人處於司法受限狀態,平台暫停提幣服務。

  向來敢言的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更來踩一腳,指早就知道SBF在亂說,告誡投資者不要將加密貨幣存放於交易所。

  除馬斯克外,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創辦人趙長鵬亦指事件已變成鬧劇,稱已變成了加密貨幣的錯(而不是一個人的錯)。他又稱,未來將更多地對行業問題發表看法。

  FTX政治獻金 圖避監管

  幣圈對FTX的最大詬病在於其與加密貨幣對衝基金Alameda Research關系曖昧。一方是最大交易所,另一方是最大做市商,“監守自盜”可謂水到渠成。坊間傳聞,FTX出借一半以上客戶資金予財困的Alameda“補窿”,因而引發大規模擠兌。

  FTX於2019年5月在香港成立,但早在此兩年前,創辦人SBF聯合幾位好友創辦了Alameda Research。Alameda現任首席執行官Caroline Ellison是SBF的青梅竹馬。目前,Alameda全員已離職,欠下百億美元且破產。<nextpage>

  FTX的倒閉也演變成為美國兩黨的輿論戰場。有媒體爆料,SBF的母親─史丹福大學法學教授Barbara H. Fried是民主黨背景政治籌款組織Mind the Gap的聯合創始人。2020年美國大選,SBF曾向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捐款520萬美元,成為第二大個人捐贈者;在剛過去的中期選舉,SBF更花費近4000萬美元支持民主黨。

  SBF多次大手筆的政治獻金,激起外界對其“尋求監管庇護”的批評。11月11日,共和黨衆議院議員Tom Emmer在社交媒體上說:“我收到的舉報稱,美國證監會主席Gary Gensler曾幫助SBF和FTX鑽法律漏洞,以獲得監管壟斷地位。”

  投資加密幣必須小心

  1 加密貨幣價格經常大起大跌,以加密貨幣作收息用途可能變成賺息蝕價

  2 大部分虛擬資產平台未受監管,若平台出現問題,投資者可能投訴無門

  3 市場缺乏流通性,投資者或難以變現

  4 加密貨幣是高風險產品,市民應該清楚了解其性質及風險,否則不應參與相關活動

  話你知:虛擬資產不止加密幣<nextpage>

  虛擬資產無統一定義,資產結構、性質及用途可以有很大差異,產品涵蓋範圍廣泛,包括代幣、穩定幣、功能型代幣及非同質化代幣(NFT)。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也是其中一種虛擬資產,由於背後沒有中央發行機構監管及支持,容易受市場傳言、消息或政府行動影響,令價格在短期內大幅波動,屬高風險產品。

  要買賣加密貨幣,其中一個方法是透過加密貨幣交易平台進行交易,當中只有少數是受到監管。

  陳茂波:防範風險 監管虛擬資產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特區政府上月發表《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表明對虛擬資產行業、相關創新技術與應用,和其生態系統發展的願景和方針,并力求透過便利行業創新的政策、整全和平衡的監管框架、“風險為本”的監管方向,為行業締造穩健有利發展條件。

  在虛擬資產發展政策宣言中,提出幾個試驗計劃,包括將新一批供機構投資者認購的綠色債券以代幣化方式發行,預計年底前推出,有望成為全球首批代幣化的政府綠色債券。

  陳茂波又稱,上周有大型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申請破產保護,市場形容為“加密貨幣寒冬”,令業界更認定必須以具透明度的方式運作,加上妥善適切的監管和合規要求,特別是在企業管治、財務和營運披露,以及投資者和用戶保障等方面,才有利於虛擬資產行業的長遠發展,而這亦是國際間對此的最新共識。

  Vantage客席分析師李慧芬指出,加強虛擬資產監管有兩個好處;第一是保障小投資者,因為現時虛擬貨幣已逐漸失去“去中心化”背後的意義,開始由少數大戶擁有大量虛擬貨幣,愈來愈容易被操控,LUNA幣一夜下瀉99%,今次FTX Token暴跌正正是個警號。第二是讓虛擬資產持續發展,因為當資產價格經常出現異常下跌,只會令到愈來愈多人遠離,窒礙這個技術的發展前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