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傅夢孜:從二十大報告思考國際戰略環境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22-11-10 00:23:53


 
  傅夢孜表示,一些問題應通過多邊的、有效的討論來尋求解決辦法。但如今這種陣營化、集團化等歧視性的安排,讓國家之間產生了不信任的情緒,不利於多邊應對緊迫問題,包括國際經濟的協調、氣候治理和其他發展治理。

  此外,傅夢孜說,二十大報告雖然沒有明確提到“戰略機遇期”這一概念,但至少提到了兩次戰略機遇。一次是“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另一次是“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

  傅夢孜表示,戰略機遇期不再是一個客觀的存在。我們面臨著戰略機遇,也是戰略機遇的一部分,它是求其在我的東西。他認為這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中國開放呈現的機遇。報告指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進博會賀詞裡也提到,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大機遇。

  其次,是中國投入的機遇。多年來,中國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1/3以上的貢獻。中國願意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致力於縮小原本差距,堅定支持和幫助發展中國家再發展。我們敢加大投入,對其他國家而言就是機遇。

  最後,是推動世界經濟內生動力的機遇。我們堅持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方向,持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雙邊、區域和多邊合作,促進國有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共同營造有利於發展的外部環境,培育發展的新動能。我們還加強區域經濟合作,促進兩個循環,而這些都有可能給世界帶來新機遇。

  發言最後,傅夢孜強調,雖然二十大報告沒有明確提到戰略機遇期,但中國本身是戰略機遇期呈現的一個主要因素、重要部分。戰略機遇是存在的,但我們不能忽視所面臨的風險挑戰,因此,統籌發展與安全仍然是我們必須考慮的一個課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