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IEA:全球能源危機成“歷史性轉折點”
http://www.CRNTT.com   2022-10-30 15:53:39


  中評社北京10月30日電/據21世紀經濟網報道,在地緣衝突的持續衝擊下,全球能源市場持續迎來巨變。

  國際能源署(IEA)10月27日發布《世界能源展望》報告,指出俄烏衝突讓能源轉型變得更加緊迫,全球能源危機可以成為邁向更清潔、更安全能源系統的“歷史性轉折點”,IEA預計全球化石燃料的需求將從2025年左右開始進入平台期。

  具體來看,全球石油需求將在未來五年左右達到1.03億桶/天的峰值,然後“非常緩慢地”下降,直到2050年。此外,2021年-2030年,全球天然氣消費將以不到5%的速度增長,然後到2050年基本都會停滯不前。IEA預測全球碳排放將在2025年見頂,比此前預計的時間提前約5年,隨後趨於平穩或開始下降。

  但這還不足以讓世界實現氣候目標。IEA警告稱,盡管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到2050年有望放緩,從370億噸降至320億噸,但本世紀全球氣溫仍將上升約2.5攝氏度,足以造成“嚴重的氣候變化影響”。

  能源危機帶來衝擊

  在能源危機衝擊下,歐洲甚至重新開始擁抱煤炭。

  石油行業高級經濟師朱潤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俄烏衝突的確加大了石油、天然氣進口國對國際能源依賴的擔憂,歐洲能源轉型在短期走了回頭路,但在中期會加速,而長期會趨於相對穩定和緩和。

  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Fatih Birol)警告稱,由於俄羅斯能源的輸出限制,全球正面臨第一次真正的全球能源危機,世界需要俄羅斯的能源來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在G7國家准備對俄羅斯石油設置價格上限的情況下,需要保證俄羅斯80%-90%的石油流入市場,才能達到滿足全球石油需求的“樂觀水平”。<nextpage>

  天然氣方面,雖然歐洲天然氣價格近期因暖秋和庫存高企而下跌,但由於管道天然氣供應減少,明年全球天然氣市場將繼續緊張,比羅爾預計明年將僅有200億立方米的新液化天然氣產能進入市場。

  這也意味著未來能源價格仍將保持相對高位。世界銀行10月26日發布《大宗商品市場展望》報告,預計能源價格在2022年上漲60%後,到2023年將小幅下降11%,但仍比過去五年的平均水平高出75%。世界銀行預計2023年布倫特原油均價為92美元/桶,2024年將回落至80美元/桶,但遠高於60美元/桶的5年均價。全球增長大幅放緩是石油消費的主要下行風險。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石油需求距離峰值仍有一段距離。IEA預計全球石油需求將在未來五年左右達到1.03億桶/天的峰值,然後“非常緩慢地”下降,直到2050年。

  在朱潤民看來,未來五年左右石油需求達峰可能有些過於樂觀,1.03億桶/天的峰值偏低。未來五年左右,石油消費可能會因全球經濟進入周期性緊縮而滑坡,但之後還會隨著經濟進入新一輪寬鬆周期而恢複增長,峰值超過1.03億桶/天的概率很大,石油需求增長持續至2040年前後的可能性很大。

  未來能源轉型仍將加速

  在突然的供應衝擊下,歐洲一些國家能源轉型開倒車并不意外,但未來全球能源轉型仍將加速。

  在比羅爾看來,俄烏衝突爆發後,能源市場和政策都發生了變化,不僅是現在,而且是未來幾十年,能源世界正在我們眼前發生巨大變化。<nextpage>

  Agora能源轉型論壇(Agora Energiewende)中國事務高級顧問、國際能源署中國合作部原主任塗建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不能因為國際能源市場一出現風吹草動就走“回頭路”,各國更應該關注的是能源市場的韌性問題,供給、需求以及運輸等各個環節都要留有餘地,更關鍵的是如何通過有條不紊的步伐主動推動清潔能源轉型以積極迎接未來。與此同時,傳統化石能源也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以避免能源市場出現大起大落,為清潔能源轉型保駕護航。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世界仍將依賴化石能源。IEA預計,2050年,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可能會從目前的80%降至略高於60%的水平,全球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將從每年370億噸回落到320億噸。

  根據IEA的推算,基於各國現在推出的政策,全球清潔能源年投資額有望在2030年超過2萬億美元,與當下相比提高50%以上。但如果要在2050年實現全球淨零排放,全球清潔能源投資需在2030年增長到每年4萬億美元以上。

  此外,在全球能源轉型和俄烏衝突影響下,未來俄羅斯在能源市場上的影響力或難回此前巔峰。IEA預計,俄羅斯未來在能源市場的影響力將逐步減弱,到2030年,俄羅斯在世界石油和天然氣市場的份額將減半。

  平衡新舊能源發展成關鍵<nextpage>

  在全球推進能源轉型之際,平衡發展新能源和化石能源正變得愈發重要。

  10月26日,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首席執行官阿明·納賽爾在出席全球投資倡議(FII)大會時表示,目前全球的化石燃料計劃投資額大約在3000億-4000億美元之間,不僅名義上比2014年的上游投資水平7000億美元大幅降低,同時考慮到通脹問題,實際上還要再打一個折扣。

  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能源巨頭不願增產。國際咨詢公司德勤10月24日表示,美國石油公司2022年每桶石油產生的自由現金流將同比增長68%,油價飈升推動了石油生產商利潤飈升。但美國今年迄今為止石油產量增長僅有4.5%,與過去更高的能源價格和利潤會增加投資率不同,現在的石油公司一直在削減成本并嚴格控制現金支出。

  在朱潤民看來,全球對化石能源投資意願持續低迷,結果必然是世界石油出現供給趨緊的狀態,國際原油價格有望順利進入新一輪上漲周期。

  除了石油,全球對天然氣的投資也難以跟上需求。天然氣輸出國論壇秘書長Mohamed Hamel表示,盡管對天然氣生產的投資正在增加,但未來三年內將不會有新增的供應來源。市場的緊張狀態可能持續到2025年或2026年,屆時現在開發的新項目才能投產。

  尷尬的是,世界正在逐步拋棄化石燃料,但可再生能源目前仍難以挑起大梁,而且供應也不穩定。塗建軍對記者表示,風能、太陽能等間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在發電中的占比越來越高,但在遭遇特殊天氣狀況或者需求大幅飈升的時候,如何保障電力系統的穩定性也會成為一個越來越有挑戰的政策議題。

  面對當下的困境,納賽爾強調,目前的全球能源轉型計劃存在缺陷。現有的可再生能源和化石燃料替代品不可能充分滿足全球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所以在新能源可以單獨挑大梁之前,需要同時發展常規能源和新能源。眼下對於能源可及性、安全性和價格的擔憂,已經推動消費者重新用回了煤炭。<nextpage>

  另一方面,納賽爾也支持利用碳捕捉、碳封存等技術,沙特阿美新設立了一個15億美元的可再生能源基金,將在全球範圍內投資突破性的能源轉型技術。

  未來如何走上科學能源轉型之路?朱潤民認為,為了避免出現傳統能源與新能源接替出現空缺,在發展新能源的同時,我們還需要持續穩健地發展傳統能源。在人類歷史上,每一次的新的能源形態和能源技術出現,均沒有對傳統能源形成明顯的替代,只是對傳統能源在數量上和形態上進行了彌補。此外,在能源的發展問題上,我們更應該從需求方面多做一些工作,減少能源浪費,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費,并在此基礎上發展新技術和新能源,而不是簡單地減少傳統能源的開發利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