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避免過度商業化 古鎮才能重獲年輕人青睞
http://www.CRNTT.com   2022-10-30 09:18:08


  中評社北京10月30日電/在中國豐富的旅遊資源中,古鎮絕對是排得上號的“實力派”。有如假包換的真古鎮,也有人為打造的假古鎮,總之近年來各類古鎮如雨後春笋般湧現,各類古鎮游的開發也是熱火朝天。

  但正如中國古城與文化研究院院長林鵬曾表示的,“中國有2000多座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古鎮,但讓人記住的不超過8座。”古鎮開發的高度雷同導致“千鎮一面”問題越發凸顯,遊客會發現古鎮可能名字各不相同,但酒吧、民宿、工藝品鋪子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就連賣的“特色小吃”也都差不多:紅柳烤肉、臭豆腐、大魷魚、奶茶,到處都是。

  古鎮游之所以一度走熱,得益於古鎮自身的歷史文化魅力,也有賴於對古鎮的商業開發,如果不是商業化,很多古鎮依然可能是養在深閨人未識,不說造福當地居民,可能就連自身的生存與傳承都會成為問題,最終隨著時間的流逝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因而,對於古鎮的商業化開發是有必要的,但必須要警惕的是,當下對於古鎮的過度商業化,這種趨勢不僅在讓眾多古鎮一步步喪失靈魂,也讓越來越多的遊客反感,尤其是眾多年輕遊客開始對古鎮游避而遠之。

  其實,古鎮曾是不少年輕人心向往之的地方。可隨著過度商業化,不少古鎮早已“不古”,大片特色建築被改造成了千篇一律的酒吧、民宿,在古鎮幾乎再也無法感受到專屬當地的文化與生活氣息。

  在年輕人越發追求個性的今天,古鎮如果繼續在過度商業化的道路上狂奔,那只會遭遇年輕人更堅決的“用腳投票”。古鎮要想重獲年輕人青睞,避免過度商業化是基本前提。當地政府部門必須在商業開發和古鎮傳承保護之間搞好平衡,有時甚至要懂得犧牲一部分商業利益。

  如果說,避免過度商業化是做“減法”,那在講好古鎮文化故事上,就得充分做好“加法”。一方面,要充分發掘古鎮的歷史、文化資源,並有針對性地進行二次開發創作,突出古鎮的文史特色,走差異化路線,打造專屬的古鎮游特色產品。如鳳凰古城之所以蜚聲海內外,與沈從文的小說《邊城》密不可分,如果放著這樣的“大IP”不開發,而是走“來得快去得更快”的粗放式網紅路子,如同捧著金飯碗討飯。

  另一方面,在吸引商家、遊客走進來的同時,更要確保當地土生土長的居民能留下來。古鎮游既要見歷史見文化,更要見人見場景。古鎮的魅力要靠各種文化景觀來展現,但更需要當地人和他們最真實的生活場景作支撐。抽離這些元素後的古鎮顯然成了缺失靈魂的盆景,也會讓古鎮的質感與身價大打折扣。能給遊客較好體驗感的往往是那些“商住兩用”的古鎮。

  年輕人在旅遊選擇上可能相對更挑剔,但有“真材實料”的古鎮游對他們依然充滿吸引力。在快節奏的工作、生活背後,“車馬都很慢”的古鎮正是他們內心向往的歸處。處於轉型升級階段的古鎮,要想重獲年輕人的青睞,可能真得聽聽他們的意見。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夏熊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