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綠色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2-10-29 15:45:02


  中評社北京10月29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美麗中國,幸福人民。十年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祖國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如何進一步擦亮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有力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為此,光明日報記者采訪了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劉保獻,福建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孟芊,河南省鶴壁市委書記馬富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

  生態文明建設成就非凡

  記者: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非凡成就。對此,您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常紀文:過去十年是生態文明全面建設的十年。我到湖北、內蒙古、甘肅、陝西等地野外調研,經常能遇到野雞、野兔等野生動物,讓人驚喜。在湖北長江邊的河段裡,還能看到小時候難得一見的翹嘴白和鱤魚。

  這些變化,得益於黨中央和國務院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的高度重視——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等行動計劃,系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體制和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一系列舉措,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劉保獻: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時代十年生態環境質量得以前所未有的提升。以“北京藍”為例,PM2.5年均濃度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下降了63.1%,充分體現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