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戲曲:新中國的文化使節
http://www.CRNTT.com   2022-10-28 16:06:23


 

  日本小說家小穀剛是抱著挑毛病的心態去看戲的。看完之後,第二天他在報紙上發文說:“實在是太美了,太完整了,真有趣味!不看說明,沒有預備知識,一看就可理解透徹。過去別人看悲劇流淚,而我看悲劇總是要發笑的,但是看了京劇演出,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東西,我竟感動得流淚了!”門司車站的一位老漁民噙著淚說:“我們兩國的鳥,早已自由地飛來飛去了;我們人不該輸給鳥啊,我們應該自由地常來常往!”青年觀衆渡邊城在給李少春的信中談道:“藝術讓兩個具有巨大心理隔閡的民族聯系在一起了。”

  1958年,中國戲曲歌舞團參加第三屆巴黎國際戲劇節。八場票在幾天內被搶購一空。首場演出在巴黎著名的薩拉·伯納爾劇院舉行,燈火輝煌的劇院裡坐滿了法國政界、文藝界等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和多國駐法使節。許多婦女特意穿上了旗袍。演出開始前,觀衆起立,奏響中國和法國國歌。歌舞團在巴黎、裡昂、馬賽和尼斯等地的每一場演出,都博得了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巴黎觀衆用不知從哪裡學來的中國話叫“好”。演出結束後,觀衆擁到後台祝賀成功,請求簽名留念,散了戲很久,還有人流連在劇院外面,等著再看演員一眼,再招一次手。戲劇評論家們用“完美”“神奇”“瑰麗”“美妙”“輝煌”等詞來表達贊嘆。每到一個城市,歌舞團都受到當地政府的熱情接待。演員們走在路上時,常遇到一些法國人帶著真誠的笑容過來問好。法中友好協會副主席德瑪爾達夫人談道:“我們為促進法中人民友好而進行的工作困難越來越少了,因為支持我們的人越來越多。”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廣大戲曲藝術工作者不負重托,以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責任感,把特色鮮明的戲曲藝術送到了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和精湛的表演技藝,在國際上造成了聲勢和影響,為新中國外交開拓新局面立下了汗馬功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