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埃及專家:期待埃中在農業領域開展更多合作
http://www.CRNTT.com   2022-10-26 17:07:47


  中評社北京10月26日電/據人民網報導,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歷史與文明。古埃及文明是最早開展農業活動的古文明之一,發明了農具和先進的灌溉機器。進入現代文明以來,埃及的農業也有較好的發展。

  埃及駐華使館前新聞參贊、埃中關係專家艾哈邁德·薩拉姆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過去八年中,埃及農業領域見證了大量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不少農業項目進展良好。埃及總統塞西於2015年提出了“百萬費丹”土地開墾計劃,旨在實現擴大農田面積,鼓勵埃及農產品出口。埃及還提出了“埃及未來”農業生產項目,致力於實現糧食安全和戰略商品自給自足。

  薩拉姆介紹,中國是進口埃及橙子、棗最主要的國家之一。埃及對華鮮橙出口額可達每年8000萬多美元,中國在進口埃及鮮橙的國家中可排名前四位。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埃及農產品也出口到中國市場,並獲得了中國顧客的歡迎,如葡萄、冷凍草莓、新鮮大蒜、冷凍蝦、龍蝦、芙蓉等。中國公民還可以從商業網站上購買到埃及的產品,如糖蜜、豆類、奶酪等。一些埃及公司參加了在中國舉行的國際進口展覽會,將埃及農產品出口到加拿大、肯尼亞、坦桑尼亞和一些歐盟國家。

  薩拉姆認為,埃及產品有很好的機會進入中國市場,並在中國市場上競爭,離不開埃及蘇伊士運河走廊開發計劃以及相對較低的運輸成本。蘇伊士運河走廊是一條商業、經濟和人道主義的紐帶,作為物流和經濟中心,蘇伊士運河走廊開發計劃有效促進了國際航運發展,增強了全球貿易自由度。薩拉姆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和“蘇伊士運河走廊”開發工程的推進,中埃發展戰略對接點多面廣,雙邊經貿合作獲得新動能,中埃農業合作迎來了新機遇。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生產國,是小麥、水稻、玉米、大麥和種子的主要種植國之一,也是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保障糧食自產自給。薩拉姆表示,中國農業數字化和現代灌溉方式的運用,對實現自給自足,甚至農產品出口到多個國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國政府培訓和幫助農民進行鄉村建設,使農民從中受益,從而消除了中國農村的貧困,這對於其他國家也很有借鑒意義。”薩拉姆說。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