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旗幟: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
http://www.CRNTT.com   2022-10-22 09:59:15


 
  趕考的比喻來自對歷史的學習借鑒。1944年是農曆甲申年,郭沫若發表了紀念明朝和大順王朝滅亡三百年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引發毛澤東的關注與深思。毛澤東要求《解放日報》全文轉載,印發單行本,並告誡全黨,“我們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們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1944年11月21日,毛澤東在致郭沫若的信中說:“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們把它當作整風文件看待。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在這封信中,毛澤東還特別提到郭沫若描寫四川辛亥革命前後歷史變動的另一部著作:“最近看了《反正前後》,和我那時在湖南經歷的,幾乎一模一樣,不成熟的資產階級革命,那樣的結局是不可避免的。”1945年7月,毛澤東又與黃炎培進行了著名的“窑洞對”,探討如何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在革命勝利前夕,黨如何才能夠經受勝利的“大考”,避免重蹈歷史覆轍,成為必須面對和解決的迫切歷史課題。1949年3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鄭重提出“兩個務必”。1949年3月23日,黨中央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歷史給人以啟迪和智慧,賦予了中國共產黨趕考的清醒和堅定。靠著這份清醒和堅定,我們黨走過了一百多年光輝歷程,取得了彪炳史册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黨不但善於學習借鑒古往今來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更加重視總結自身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長遠指導意義的十條歷史經驗,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敢於鬥爭、堅持統一戰線、堅持自我革命。這十條歷史經驗是系統完整、相互貫通的有機整體,揭示了黨和人民事業不斷成功的根本保證,揭示了黨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黨始終掌握歷史主動的根本原因,揭示了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根本途徑。十條歷史經驗,正是我們黨趕考的底氣所在。

  答好時代答卷:走好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之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現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之路。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徵更加明顯。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複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