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約如何一步步進逼包圍俄羅斯?
http://www.CRNTT.com   2022-10-08 13:36:44


  中評社北京10月8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日前,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羅布·鮑爾承認,目前在俄羅斯邊境附近擴大存在的計劃“始於幾年前”。這既是北約對當前地緣戰略態勢的明確確認,也是北約試圖表明自己是有計劃、有預謀、有準備地對俄羅斯實施戰略擠壓。借此,北約希望達到堅定北約成員國對當前俄烏衝突態勢的立場、鼓動烏克蘭軍事對抗俄羅斯的決心、打擊俄羅斯戰略信心等多重目的。

  羅布·鮑爾的表態只是說出了部分事實。冷戰結束後,在對俄羅斯釋放善意的煙幕彈之下,北約從一開始就在謀劃並推進對蘇聯國家和東歐國家的擴張。經過幾輪東擴,北約勢力範圍持續擴大,一步步進逼和包圍俄羅斯。

  冷戰結束以來,北約與俄羅斯關係經歷了“跌宕起伏”的變化,雙方關係可以用三次“起落”來概括。

  第一次“起落”從是1991年到1999年。1991年的北約戰略概念,將俄羅斯從主要戰略威脅降低為潛在和殘餘威脅。1992年,時任北約秘書長韋爾納與俄總統葉利欽甚至在會晤後宣稱,雙方到了“夥伴和合作的新時代”。1995年,俄羅斯加入北約的“和平夥伴關係計劃”。1997年,雙方簽署《北約與俄羅斯相互關係、合作與安全基礎文件》,重申雙方不再為敵手,將加強在歐洲安全、維和、軍控、反恐等領域的全面合作,並設立北約—俄羅斯常設理事會。因此,俄羅斯隱忍了北約的首輪東擴。1999年,北約轟炸南聯盟後,俄羅斯宣布暫時中斷與北約的一切關係,雙方關係降至冰點。

  第二次“起落”是2000年到2008年。2000年,普京上台後,推行兼顧東西方的“雙頭鷹政策”,俄羅斯與北約關係破冰。“9·11”事件給雙方提升關係帶來契機。2002年5月,北約與俄羅斯正式簽署《羅馬宣言》,北約—俄羅斯理事會取代北約—俄羅斯聯合常設理事會,“19+1機制”讓位於“20機制”。俄羅斯雖在核心問題上沒有“否決權”,但在打擊恐怖主義、防核擴散、軍備控制等非核心事務領域的合作中,與北約19個成員國擁有“完全平等”的權利。協議簽署標誌著北約與俄羅斯關係進入新階段。2008年,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爆發軍事衝突,北約與俄羅斯關係再次跌入低谷。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