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江蘇:優化政務環境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22-10-08 13:21:27


  中評社北京10月8日電/據新華日報報道,營商環境“優”無止境,政務服務“爭”創一流。近幾年來,江蘇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不見面審批”成為江蘇的一張亮麗名片。面向未來,我省將進一步把“放管服”改革作為破難題、育先機的關鍵一招,聚焦市場主體需求和經濟運行堵點,用心用情用力優服務提效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簡政放權讓利企業,切實降低運營成本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減輕市場主體負擔、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舉措,也可有效提升一個地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省政務辦主任徐光輝介紹,我省對標營商環境最優標准和先進做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省級核准事項壓減至2.26%,工程建設審批事項壓減62%,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壓減76%,535項涉企經營許可納入“證照分離”改革,極大地降門檻、減成本。

  以交通運輸領域為例,近年來省級取消道路貨物運輸站(場)經營許可、交通物流經營許可等權力事項23項,審批改備案8項,下放外商投資道路運輸業立項審批等17項。2020年以來,我省交通運輸部門還按“最小顆粒度”原則梳理552項行政權力事項、21項公共服務事項,統一規範辦結時限、特別程序、中介服務等基礎要素和辦理材料清單,保障政務服務標准規範。

  今年底,全省依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全部納入清單管理,堅決做到“清單之外無許可”。

  對投資項目審批涉及的評估事項,政府統一購買評估服務,評估成果由區域內投資項目共享——區域評估改革變“單個項目評”為“區域整體評”,變“企業付費”為“政府買單”,變“申請後審批”為“申請前服務”,為投資項目省下寶貴時間和真金白銀。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通報的全國28項“優化營商環境典型做法”,就包括我省區域評估改革。目前,全省158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對環評等10個中介事項進行區域評估。在較早開展區域評估的鎮江新區,2017年以來政府投入2400萬餘元開展區域評估,已有519個項目獲益。<nextpage>

  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以市場化方式高效配置各類要素資源。為給市場主體減壓,揚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4月起減半收取產權交易服務費。18宗產權交易受惠,共節省36萬元。4月,該中心向13家合作金融機構發出倡議書,倡導適度下調電子保函服務費率。各金融機構紛紛響應,將費率由5‰下調至3.5‰。截至9月底,這一優惠舉措已為參與交易活動的市場主體減少203萬元支出。

  集成辦、綫上辦,力爭辦事效能最高

  “這次‘長欣門’輪證書辦理太快了!以前從拿到船到船能航行,需要去3個部門,辦10種證書,可能要花三四十天,有了‘一站式’集成辦理服務,只需跑一個窗口,總共3天。船舶提早營運,能給公司創收幾百萬元。”9月22日,南京江海集團有限公司辦事人員李勇,對南京航運中心公共服務大廳工作人員說。

  南京市交通綜合執法局相關人士介紹,交通部門入駐南京航運中心公共服務大廳後,推出新建船舶航行類證書“一站式”集成辦理,實現“一張表單、一套材料、一個窗口、聯合并報、并行辦理”。下一步,有關部門將繼續完善船舶航行類證書“一站式”集成辦理機制,優化流程、簡化程序、拓寬範圍。
 
  不久前,無錫市錫山區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方大可在微信上告訴服務對象李玉梅,“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完畢,可以直接扣費,繳費憑證免費郵寄給企業。李玉梅立即回複點贊:“這個審批制度好!”隨後,她發出一排“大拇指”圖標。方大可告訴記者,過去辦理“水土保持方案”審批,要先去水利部門遞材料,審批通過後再去領取批文和繳費通知,然後到稅務部門繳費,至少跑3次。自從錫山區推出“水土保持方案”全流程不見面服務後,申請人只需在江蘇政務服務網填寫申請材料與承諾書,後台系統智能審核,如審核通過則生成《水土保持行政許可決定書》和《非稅繳款核定通知書》,僅需四五分鐘。系統還自動將上述決定書、通知書同步推送至稅務機關,企業如選擇自動扣費,綫上就能走完所有流程。這個審批事項不僅“秒批秒辦”,而且全年無休、24小時辦理。<nextpage>

  綫上辦、不見面,數據跑路替代群衆跑腿,辦事效能高,群衆口碑好。8月28日,昆山市打造的“昆如意企業服務樞紐平台”入駐國家政務服務平台,成為其中首個縣級平台。

  圍繞“急難愁盼”,對痛點難點精准發力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近年來,我省各地出台的政策有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助企紓困,但政策分散發布,讓企業群衆多頭咨詢,感到不便。為此,省政務辦依托12345政務熱綫創建“熱綫百科”平台,匯總政策信息,精心制作熱點政策問答,供用戶隨時查詢。截至9月30日,該平台已集聚我省三級6757個黨政部門的4.3萬條政策信息、5.2萬組熱點政策問答。近日,我省建設的“熱綫百科”平台,被國務院辦公廳列為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通報表揚。

  政務服務要堅持問題導向,主動圍繞企業的“急難愁盼”著力化解問題。9月27日,11:34,徐州金融集聚區一期A4-10-1地塊的《工程規劃許可證》,上傳到徐州市數字化聯合審圖系統。16:43,系統生成《徐州市施工圖設計聯合審查合格書》後,徐州市政務辦行政審批服務保障中心主任靳擎點擊“辦結”。徐州金融集聚區項目是省、徐州市重大產業項目,審圖總面積達230萬平方米,需進行規劃、人防、勘察等9類審查。“地塊規劃方案調整後,建設單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辦完規劃變更手續。”靳擎介紹,“為了給項目建設節省時間,我們在建設單位辦規劃手續的同時,開展‘容缺審查’——在建設單位做出承諾後,各參審單位開展技術性審查,待建設單位補上《工程規劃許可證》,再出具正式審查意見。有了這份審查合格書,建設單位就可以去辦理施工許可證了。”

  近年來我省交通運輸行業穩步發展,現有經營業戶31.4萬家,從業人員190萬人,這些經營業戶和從業人員持有各類交通運輸證照超335萬件,每年涉及證照的辦件量達230萬。“隨身攜帶和保管紙質證照,讓經營者和從業人員感到不方便。”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以來,省交通運輸廳開展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電子證照試點工作,先在長三角實現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等5類交通運輸電子證照的共享、互認和查詢、核實,後完成16類證照的電子化工作,使我省在全國率先實現交通運輸電子證照全覆蓋。<nextpage>

  省交通運輸廳行政審批處工作人員介紹,為了消除“往返跑”“跨省跑”的痛點,2021年以來道路貨運從業人員資格證換發、變更、補發、注銷等事實現“跨省通辦”。目前,“跨省通辦”辦結率達99.27%,比2021年底提高7.21個百分點,排名全國第二;成功率達91.11%,比2021年底提高26.23個百分點,排名全國第四。為使“跨省通辦”業務提質增效,交通運輸部門還將繼續精簡申請材料、優化工作流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