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留校工作的王乃勇,跟隨馮志福、王海、劉森堂等書法家繼續研習書法。馮志福指導他從唐楷轉向魏碑,王海指導他學習顔體行書,劉森堂指導他研習草書。談及當年的求學經歷,王乃勇說:“老師們讓我認識到,學習書法要下苦功夫,要努力達到五體皆能。”跟隨三位老師同時學習書法的經歷,讓王乃勇後來成為中國書法界少有的在楷書、隸書、行書、草書等方面均獲得了國家級獎項的書法家。
“2006年,我從早年學習明清時代的書法轉向學習二王,從寫行草轉向寫大草。”吸取百家之長,讓王乃勇的書法越寫越好,他的作品從村里到縣里,從縣里到市里,最後從河南走向全國。
王乃勇認為,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書法不是孤立存在的,與其他文藝形式關係密切,“書法是無聲的音樂”“書畫同源,中國畫是寫出來的”“草聖張旭從公孫大娘舞劍中得到啟發,說明書法與舞蹈也有著內在的相似之處”。“從文學角度看,草書與詩詞有相似的意境,詩詞的內容常能與書法形成暗合。”他說,“寫《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大江東去’,自然會呈現奔騰的激情,而傳統詩詞平仄的節奏,在書法家書寫五律七律時也會有不同的體現。”
王乃勇進一步強調,書法是形象藝術,有時在形式與主題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要努力探索書與文的協調統一,讓書法與其他文藝形式相結合,突出書法作品的主題性,那樣才能寫出文質兼美的經典作品。
在王乃勇看來,書法工作者要想寫出好作品,首先要立德,也就是要做個好人,同時要對歷代先賢心存敬畏之心,對書法事業心懷赤誠之心。同時,書法工作者不能在書房里孤芳自賞,書法要傳承下去,就要服務大眾,服務社會。
為了把優秀的書法藝術傳承下去,這些年,王乃勇積極參加書法教育和書法公益活動。汶川地震救災義寫、書心小學捐建、殘疾人義寫捐助……在很多書法公益活動現場,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還經常走進社區、鄉村,開展作品點評與創作輔導,組織舉辦書法作品展、公益大講堂等書法藝術推廣活動,努力讓書法惠民、書法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