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讓新基建釋放更多紅利
http://www.CRNTT.com   2022-10-03 07:50:10


  中評社北京10月3日電/中國“天眼”、散裂中子源等大國重器橫空出世,電子商務、遠程醫療、線上教育等新業態加速湧現,“東數西算”工程初見成效……日前,國家發改委公布新時代10年以來的基礎設施“成績單”,其中,新型基礎設施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

  南方日報發表時評人扶青文章表示,新基建是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10年來,中國新基建取得初步成效,具體表現在三個“加快”上:建成光纖長度增長約2.7倍,移動通信從“4G並跑”到“5G引領”,實現“縣縣通5G、村村通寬帶”,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升級;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5G+工業互聯網”、“5G+能源調度”、智慧交通等不斷湧現,融合基礎設施加快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深空探測等部分領域設施性能已實現領跑,創新基礎設施加快優化。

  文章稱,過去10年,新基建深度融入和賦能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從變革趨勢來看,世界各國都在發力搶占技術高地、加快相關產業布局,新基建順應了新一輪的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從自身發展看,隨著數據要素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要素,新基建能夠最大程度推動全社會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從群眾期盼看,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持續提升城市管理、交通出行、養老醫療等各領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近年來的“智慧防疫”“雲課堂”等讓人們看到了廣闊空間。

  此外,新基建一頭連著擴大內需和改善民生,一頭連著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對於優化投資結構、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新的需求,也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疫情以來,面對國內經濟“三重壓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促就業保民生、實現年度目標任務,新基建作為“擴大有效投資”政策工具的意義更加凸顯。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今年4月27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則聚焦“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建設新一代超算、雲計算等設施;最近一段時間,國務院出台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政策,都將新型基礎設施納入支持重點。

  文章指出,新基建不僅是應對當前複雜嚴峻經濟形勢的重要舉措,也是從“十四五”時期和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大勢出發把握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實現更大發展的戰略依托。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要堅持“立足長遠,適度超前,科學規劃,多輪驅動,注重效益”來統籌謀劃。其中要特別強調的是,新基建也有核心技術,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突破、成熟、應用和廣泛擴散,要想真正把主動權、競爭力掌握在自己手裡,就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力解決原始創新能力不強、創新體系效能不高、“受制於人”等諸多問題,切實支撐科技自立自強。

  眼下,新基建按下“加速鍵”,正在成為中國穩投資、調結構、擴內需的新引擎。各地要加強統籌規劃,優化新基建的供給結構,加大對新基建的支持力度,明確新基建的布局重點和建設次序,讓新基建釋放更多紅利,促進高質量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