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潮僑四海:僑宅裡祠堂書齋一體
http://www.CRNTT.com   2022-09-19 10:23:37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9月19日電/據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官方新聞客戶端報道,僑宅裡祠堂書齋一體南洋色彩濃鬱 | 潮僑四海

  汕頭開埠後,潮汕人遠渡重洋,南洋建築文化迅速打破陳舊的風氣,中西合璧成為當時僑宅的一大特色。當時的華僑不惜下重本,聘請設計師和工匠,大膽采用西方進口裝飾材料,在設計風格上與時俱進、洋為中用。

  潮汕大地遍布的僑宅,擁有了博彩衆長的開放品格,經世致用的商業意識,精雕細刻的特色,為後人留下集文學、書法、雕塑和工藝於一身美的藝術空間。

  大膽使用西洋進口材料

  清嘉慶《澄海縣志》中就指出:“大宗小宗,競建祠堂,爭誇壯麗,不惜資費。”

  作為華僑“尋根”意識的重要體現,傳承禮敬先祖、慎終追遠的中華文化傳統,便是在發家致富之後,回鄉營造祠堂、家廟,以紀念先人,以示不忘根本。

  汕頭市澄海區博物館館長蔡文勝告訴記者,從一些祠堂建築細部裝飾、材料運用以及配套建築上,也可以看出南洋文化帶來的影響。

  位於澄海區東裡鎮起鳳陳公祠,是泰國華僑所建。“哲謀廣居”書齋與祠堂相鄰,聯成一體,整個呈現南洋藍色,外觀上則帶有明顯的西洋風韵。書齋內有多幅書法作品,中西文化糅合一體,毫無違和感。

  專家認為,除了石雕、木雕、嵌瓷、泥塑等傳統技藝,有的祠堂運用高級進口釉面地磚,大膽地使用外來建築材料,打破了傳統禮制性的祠堂建築風格。

  “錫慶堂”中藍氏通祖祠,位於澄海區東裡鎮的南盛裡。記者在現場看到,其門樓及大廳、拜亭的地面,運用了高級進口釉面地磚,取代不是傳統的紅磚或貝灰沙漿地坪做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