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顯著特徵與變革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22-09-19 08:30:17


 
  第五,我國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一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走的是暴力掠奪殖民地的道路,是以其他國家落後為代價的現代化。這是摒棄西方對內壓榨掠奪、對外侵略擴張的現代化老路、傳承“天下為公”“和而不同”,走出“以鄰為壑”“國強必霸”陳舊邏輯,我國現代化強調同世界各國互利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

  “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這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內涵、顯著特徵的透徹解析、科學概括。“我們建設的現代化必須是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它既有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共性,更具中國特色。這五大顯著特徵涉及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國家和平發展,都是人類社會要共同面對的大問題。這五大特徵已經全面體現在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路線方針、政策制度、戰略戰術和工作部署中。

  中國式現代化在辯證否定中變革創新

  辯證否定是通過事物內在矛盾運動而進行的自我否定,以實現事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聯繫和發展的環節,實質是“揚棄”。其方法論意義在於處理好肯定與否定、對立和統一的關係,拋棄“歷史復古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全盤西化”和“盲目排外”等。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現成的教科書。” 這“四個不是”否定了現代化模式的唯一性、固定性和標準的統一性,“世界上既不存在定於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現代化標準”,道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獨特性、偉大變革和理論創新。

  第一,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而是“兩個相結合”的當代版。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歷史是一面鏡子,中國式現代化正確處理“古與今”的關係,“熔古以鑄今”,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真理性、科學性、人民性與我國歷史文化的精神追求、價值共識、政治智慧等有機融合,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第二,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而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中國版。每個國家和民族因其自身歷史底蘊、文化傳統、基本國情不同,其現代化發展道路必然有其自身鮮明底色和文化特質。中國式現代化正確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係,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是隨實踐的變化而發展、在實踐中不斷自我更新完善的開放的理論體系。由於時代條件的限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未能提供社會主義道路的現成理論,未能親眼見證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我們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以巨大的政治氣魄與理論勇氣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創造性地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課題,走中國式現代化創新之路。

  第三,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版。世界上沒有千篇一律、普遍適用的現代化,現代化絕不會祗有一種模式,國情、歷史條件的不同,決定了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中國式現代化正確處理“世界性和本土性”的關係,走自己的路。蘇聯模式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模式,將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變成偉大實踐,對世界、對中國都產生巨大影響。新中國成立初期,“對搞建設,我們是懵懵懂懂的”,我們“只能基本上照抄蘇聯的辦法”,後來,毛澤東敏銳覺察到蘇聯模式的弊端,“總覺得不滿意,心情不舒暢”。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人,沒有亦步亦趨、照搬別國經驗和模式,而是把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艱辛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之路,開創並形成了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

  第四,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新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有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五十六個民族,我們能照誰的模式辦?誰又能指手畫腳告訴我們該怎麼辦?”中國式現代化正確處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破除“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區別並超越了西方現代化老路。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以資本為中心,對外殖民掠奪、對內殘酷剝削,兩極分化、社會對立、危機迭現。一部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史,是被侵略、被奴役、被壓迫國家的血淚史。一些西方學者總想把西方現代化模式、道路和價值觀上升到普遍性,甚至是唯一的高度,編織“現代化等於西方化”的神話,試圖讓世界各國遵守效仿,唯西方馬首是瞻,形成“中心—外圍”依附體系。一些後發國家簡單移植西方模式,削足適履,最終淪為西方附庸、陷入政治動蕩中。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障和改善民生,彰顯社會公平正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

  新時代奮進的十年,我們破解了許多發展難題,辦成了許多大事要事,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但我們也要清醒看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在前進道路上,依然充滿著各種風險挑戰。我們要走自己的現代化道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信自強自立,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要付出艱苦努力,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事,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在新征程上續寫奮發有為的新篇章、創造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奇跡。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 任映紅(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南方醫科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南方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