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經濟衰退擔憂“威力”有限?
http://www.CRNTT.com   2022-09-15 18:57:46


  中評社北京9月15日電/據21世紀經濟網報道,盡管經濟衰退擔憂日益升溫,但今明兩年石油需求仍將大幅增長。

  當地時間9月13日,歐佩克在月度報告中維持全球石油需求強勁增長的預測不變,預計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加310萬桶/日,2023年需求將增加270萬桶/日。歐佩克表示,盡管存在通脹急升等不利因素,但主要經濟體的需求情況好於預期。

  9月14日,國際能源署(IEA)公布月報,將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預期小幅下調了約11萬桶/日。不過,今明兩年石油需求仍將保持增長趨勢,IEA預計今年全球石油消費量將增加200萬桶/日至9970萬桶/日,2023年需求將繼續增加210萬桶/日至1.018億桶/日。

  另一方面,由於美國8月通脹環比意外攀升,加劇了美聯儲大力加息的壓力,市場情緒受到拖累,9月13日國際油價由漲轉跌,當日收盤小幅下跌近1%。14日國際油價有所反彈,在90美元關口附近窄幅震蕩。

  衰退擔憂下油市基本面仍有支撑

  對於油市需求端而言,一大關鍵問題就是央行政策,美聯儲等央行超鷹派加息會打壓需求。

  9月13日美國通脹數據再度爆表。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CPI環比上漲0.1%,7月份為持平,8月CPI同比漲幅為8.3%,高於預期的8.1%。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環比上漲0.6%,同比上漲6.3%,均高於預期。

  通脹數據也加劇了美聯儲繼續激進加息的預期,經濟前景堪憂對石油需求也會造成打壓。根據芝商所的美聯儲觀察工具,金融市場已經完全消化了美聯儲下周加息75個基點的預期,甚至還有34%的可能性會加息100個基點。<nextpage>

  石油行業高級經濟師朱潤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超鷹派加息必然對需求有抑制作用。在油價高漲、供給日趨緊張的大形勢下,加息可以抑制消費增長甚至降低消費需求,使緊張的供需狀況得到緩和,讓國際原油價格在一個相對合理的區間運行,這種加息也是一種必要的措施。

  好消息是,相對於工業金屬,經濟衰退對“剛需”石油的影響要小得多,更何況油市還存在一系列供應問題。歐佩克在月報中表示,石油市場基本面沒有變化,油價下跌的原因是“期貨市場的大規模拋售加劇了市場波動”,期貨市場和實物市場的脫節程度越來越大。

  在基本面支撑下,油價大概率不會持續大跌,而且為了自身利益,歐佩克+也不會允許油價持續大跌。

  9月5日,歐佩克+決定10月小幅減產10萬桶/日(9月為增產10萬桶/日),原油供應回到8月份的水平。歐佩克+還強調,如有必要,願意在任何時候再次召開部長級會議,以回應市場動態。

  嘉盛集團全球研究主管Matt Weller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歐佩克+此前出人意料地宣布10月減產10萬桶/日,伊核協議談判僵局也讓伊朗石油短期內難以重返市場,未來供應將少於最初的預期,且持續時間長於預期。

  更值得關注的是,就連美國如今也出現了一絲支撑油市的跡象,美國白宮官員可能會在原油價格跌至每桶80美元左右時開始補充戰略石油儲備。美國拜登政府官員正在權衡采取這一舉措的時機,著眼於保護美國石油產量增長并防止原油價格暴跌,防止傷害石油生產商的產油積極性,官員們還試圖讓產油商相信政府不會讓油價暴跌。

  從釋放到補充戰略石油儲備,美國的轉變將支撑油價。美國總統拜登3月底曾下令從戰略石油儲備中釋放史無前例的1.8億桶石油,以應對供應短缺和油價高企的局面。如今石油儲備已經大幅下降,美國能源部9月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戰略石油儲備庫存上周減少840萬桶至4.341億桶,創下1984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nextpage>

  供應風險依舊難消

  從最新數據看,油市供應緊張狀況暫時有所緩解。

  歐佩克月報顯示,沙特8月增產23.6萬桶/日至1105萬桶/日,兩年來首次超過1100萬桶/日,創下2020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從過去幾十年的數據來看,沙特的產量其實很少達到1100萬桶/日。

  與此呼應的是,IEA月報也顯示,全球石油產量連續第三個月上升,8月增加79萬桶/日至1.013億桶/日。

  隨著美國等IEA成員國釋放庫存,俄羅斯石油出口暫未受到太大影響,全球整體石油供應得以維持。IEA數據顯示,俄羅斯石油出口量在8月份增加了22萬桶/日,達到760萬桶/日,不過比衝突前的水平仍下降了39萬桶/日。IEA預計原油市場將在今年下半年供過於求,2023年基本平衡。

  在朱潤民看來,需求預測其實是一個動態數據,必然會有不確定性。科學客觀的預測對穩定行業發展至關重要,這是一項挑戰非常大的工作,我們不能期待預測與實際沒有差異,要關注供需狀況變化的趨勢,而不是單單的需求數據預測。

  隨著歐佩克+再次減產捍衛油價,加上歐盟對俄羅斯石油禁令將於12月初生效,未來石油供應總體上仍可能較為緊張。

  9月2日,七國集團(G7)財長在一份聯合聲明中確認,同意對俄羅斯石油及石油產品設定“價格上限”,G7還呼籲“所有國家”加入這項倡議。G7設定了兩個非常明確的目標:一個是希望借此限制全球油價上漲,減輕通脹壓力;二是限制俄羅斯的石油銷售收入,從而打擊俄羅斯經濟。<nextpage>

  到了9月9日,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發布俄油價格上限初步指南,計劃對不符合價格上限的俄羅斯石油及石油產品的海上運輸實施服務禁令,“大量購買高於價格上限的石油”或提供虛假信息可能會引發美國制裁。2022年12月5日起對俄羅斯石油的海上運輸限制將生效,2023年2月5日起對俄羅斯石油產品的海上運輸限制將生效。

  對此,高盛認為,任何價格上限對油價都將是“理論上看空,實際上看多”,油價在2023年仍可能飈升至每桶125美元。高盛能源研究主管Damien Courvalin表示:“與在天然氣市場上采取的行動一致,俄羅斯可能會選擇在石油問題上反擊,切斷G7買家的供應,推高全球價格。”

  油價未來會怎麼走?

  在需求擔憂下,一些華爾街大行已經下調了油價預期。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Martijn Rats表示,由於通脹和需求大幅放緩,將今年第三季度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下調12美元至98美元/桶,將第四季度油價預期下調5美元至95美元/桶。

  瑞銀分析師Giovanni Staunov也認為,全球疫情反彈將延緩原油需求複蘇,俄羅斯原油出口比預期更有韌性,因此將布倫特原油在2022年年底的價格預測下調了15美元至110美元/桶。

  盡管油價預期遭到下調,但還是處於相對高位,比當下約90美元/桶的油價稍高,甚至有樂觀者給出了150美元/桶的目標價。摩根大通全球能源策略主管克裡斯蒂安·馬雷克(Christyan Malek)13日重申了他對油價每桶150美元的預測,隨著需求超過供應,而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無法填補缺口,油價將進一步走高。<nextpage>

  需要注意的是,伊核協議久拖未決也利多油價。伊朗石油出口量近期大幅增加的可能性正在降低,在德法英三國發聲明指責伊朗在核談判中沒有誠意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12日表示,美國和伊朗在短期內“不太可能”達成新協議。

  而在官方層面,即使是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也警告稱,由於歐盟計劃在12月份基本停止購買俄羅斯原油,今年冬天美國汽油價格有再次飈升的風險。如果歐洲制裁生效後原油價格上漲,美國司機很可能會再受到影響。

  展望未來,朱潤民預計,國際原油價格的基本特點是“短期劇烈震蕩、中期具有周期性、長期呈上漲趨勢”。短期內油價劇烈震蕩,在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影響下,還沒有進入中期周期性高位,從長期來看,供應緊缺時代油價仍具備上漲空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