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奈良縣知事:中日交流的文化遺產值得探究
http://www.CRNTT.com   2022-09-15 18:06:23


 
  奈良在很久之前就與中國產生了聯繫。從藤原京到平城京,都城位置在如今的奈良一帶,都是效仿中國都城進行建設,尤其是平城京的格局就是模仿唐長安城,相當於1/4的長安城。平城宮中的大極殿也受中國道教影響建造而成,建構、風格等都學自中國。奈良將這些古跡保留下來,並引以為傲,而這些大多從中國先輩那裡學習而來,想要對中國說聲“謝謝”,非常感激。

  澎湃新聞:平城京和長安城發展到如今的奈良和西安,兩地都發生了變化,也留存了不少歷史遺跡,如何看待兩地的變與不變?

  荒井正吾:如今的西安已經大變樣了,與奈良大不相同。以西安為縮影,從前以農耕文明為中心的中國,在全球化大潮下已經發生了巨變,而且即使是外國人在中國也不易被察覺,大家都穿著類似的服飾、吃著相同的美食,年輕人聽著同樣的音樂,所謂外國人的身份意識變弱了。實際上中國唐朝時就對外國人秉持包容態度,日本遣唐使安倍仲麻呂在中國獲得了一番成就。外國人在復雜的中國制度中也能做成了不起的事,這是一種全球化國家性格的體現。

  奈良基本保持了過去的城市風格,在奈良的寺廟里,中國傳來的漢文佛經至今仍然通過日語發音標注來念誦。日本和服的設計也曾受到唐朝服飾的影響。從唐朝而來的舶來品“唐物”對當時的日本而言是更高層次的文化遺產,也成為日本文化基礎的一部分。我們老一輩的人還能體會到中國深厚的歷史底蘊,瞭解奈良的寺廟等文化遺產與中國歷史密切相關,希望日本年輕人也能深入瞭解其中的聯繫。

  日本年輕人現在對國家安全保障層面比較關心,特別是媒體不斷渲染一種不安氛圍,這切合了大多數人懼怕東亞發生戰爭的心理。實際上,即使是家人也會有爭執,也會和好,國與國之間同樣如此,順其自然地自由相處為好,面對分歧時盡可能尋找共同點。中國東南西北不同地方感覺大相徑庭,由此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極具包容性的國家,包容或許是最重要的,即使意見不同,也能欣然接受,這非常重要。反觀日本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比如在農村,人們處於一個很小的範圍,身邊如果有不同意見的人,往往會變得不安,並逐漸把這種相異的意見排除出去。人們應當對異見抱有寬容的態度,並且思考如何去理解對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