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十年臥薪嘗膽 今朝“芯”火燎原
http://www.CRNTT.com   2022-09-09 20:26:08


 
    “當前,中國芯片領域人才體系仍不健全,產學研用通道尚未打通,各細分賽道龍頭企業還不能夠充分發揮規模效應和整合優勢,可從人才培養、構建產業生態等方面著手,形成創新發展的源動力。”吳勝武建議。

    在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明看來,從根本上實現芯片領域的突破,需要各方長期營造有利於顛覆性創新的環境,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自由搏擊、優勝劣汰。

    多層次資本市場

    提供多樣化融資渠道

    芯片產業回報周期長,動輒十幾億元、上百億元的持續高投入,大多數企業難憑一己之力承擔,這就需要龐大的科研支撐和產業集群助力。

    十年來,國家基金、產業資本、風險投資等多管齊下,與芯片產業發展規律相適應的融資渠道和政策環境逐步完善。

    多層次資本市場為芯片企業提供了多樣化的融資渠道。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2年上半年,芯片領域共有168家公司上市。其中,2012年僅有2家芯片半導體企業上市;近年來,隨著科創板的設立,芯片半導體企業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上市數量明顯增加,2020年有35家公司上市,創造了芯片類公司上市數量最高紀錄;2022年上半年,芯片半導體公司上市依舊活躍,有17家芯片類企業實現上市。

    在政策面上,2014年出台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引導和推動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兼並重組。此後,多項政策相繼落地,帶動超萬億元社會資本湧入國內芯片產業鏈。期間,全志科技、兆易創新、富瀚微、國科微等一批芯片公司先後上市。2022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等5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做好2022年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集成電路企業或項目、軟件企業清單制定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明確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企業條件和項目標準,重視企業研發能力提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