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基礎研究經費增長快說明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22-09-09 07:47:47


  中評社北京9月9日電/日前,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了《2021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21年,中國基礎研究經費為1817.0億元,比上年增長23.9%,增速較上年提升14.1個百分點,比R&D經費增速高9.3個百分點。2016年以來,基礎研究經費以年均17.2%的速度增長,比同期R&D經費年均增速高8.0個百分點,5年間基礎研究經費實現翻番。

  和訊網發表財經評論人譚浩俊文章表示,眾所周知,基礎研究是不以任何專門或特定的應用或使用為目的的研究,基礎研究成功的難度遠大於應用研究。但是,基礎研究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對提高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形成、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乃至人們的生活方式,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和引領作用。因此,要想提高中國原始性創新能力、積累智力資本、躋身世界科技強國,就必須高度重視基礎研究工作,提高基礎研究水平。而前沿基礎科學研究,更是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目標、躋身科技強國行列最為重要的方面之一。

  文章稱,加強基礎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如思想認識、政策措施、規劃布局、人才培養等,但是,最直接的則是資金投入,它不僅關係科研工作者有沒有良好的研究條件、實驗裝置、實驗室等,更體現政府和企業對基礎研究是真重視還是假重視。特別是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從事基礎研究的人更多,需要的投入也更大。沒有足夠的投入,是很難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的。

  事實也是,從這些年來的實際情況看,在過去相當一段時間,中國在基礎研究領域方面,投入是遠遠不足的,是與經濟發展、財政收入增長等不相協調的,甚至跟不上研發投入經費增長的腳步。直到近年來才真正重視基礎研究,也正因為如此,中國的基礎研究水平,也與先進國家有比較大的差距。導致原始性創新成果和高質量論文少,論文平均被引用率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更不要說與發達國家相比。更值得關注的是,國家科技進步獎評選活動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竟然經常空缺,這不能不說,中國在基礎研究方面是存在比較大的問題的,差距也是無法否認的。而更為嚴重的表現就是,願意從事基礎研究的人數量嚴重不足,特別是北大、清華等一流大學的學生,很多還放棄了基礎研究專業,跳到金融、證券等高熱門專業。自然,中國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傑出科學家也就數量不多、成果不優、影響力不大,諾貝爾獎中也就很難出現中國科學家的身影。

  文章認為,近年來,基礎研究投入的不斷增多,毫無疑問是重視基礎研究的重要表現之一,也是基礎研究成果在不斷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作為基礎研究的主戰場,基礎研究經費投入的第一主體,對基礎研究的貢獻是比較大的。2021年,全國高校基礎研究經費為904.5億元,達到全部基礎研究經費的一半。24.8%的增幅,更是對全社會基礎研究經費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50%,達到51.3%,成為拉動全社會基礎研究投入快速增長的關鍵力量。

  高校對基礎研究工作重視,與高校具有很強的“超脫性”是密切相關的。基礎研究的最基本特徵,就是不以任何專門或特定的應用或使用為目的的研究。高校的科研工作者,他們沒有企業那樣的直接目標、應用要求,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做各種各樣的設想,做無窮無盡的幻想。一旦能夠進入到實驗室,且能夠實現重復試驗,一項重大成果就有可能誕生,一個方面的重大突破就有可能出現。因此,鼓勵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教師重視基礎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當然,其他科研院所、企業等,也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到基礎研究方面。特別是企業,在自身經濟實力允許的情況下,應當在基礎研究方面多投入。一方面,可以發揮本企業科研工作者的作用,激勵他們從事基礎研究;另一方面,可以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企業提供資金,院校科研工作者進行基礎研究,成果則實現共享,這也是最佳的合作方式。

  從政策的角度來講,除了不斷加大財政對基礎研究的投入之外,給企業從事基礎研究給予稅收、科研經費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也很重要。特別是技術含量較高的研究項目,應當從扶持政策、激勵政策、獎勵政策等多個層面予以鼓勵。對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則要在薪酬、獎金、福利、政治待遇等方面給予更多的傾斜。特別是前沿基礎研究領域,更要有特別的激勵政策和扶持措施。如果有一天,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能夠享受到明星一樣的待遇,從事基礎研究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基礎研究的實力則會越來越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