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網上綻放
http://www.CRNTT.com   2022-09-07 16:28:37


  中評社北京9月7日電/據人民網報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網上綻放 綫上民樂奏響絲竹之美

  古箏、二胡、嗩呐、古琴、琵琶……如今,打開手機,直播間裡,各種民樂表演或悠揚婉轉,或激情四射,好不熱鬧。不只是民族音樂,傳統的戲曲、武術、舞蹈、文學等內容,通過互聯網新媒體平台,開拓了新的傳播空間,吸引了不同年齡層、不同興趣愛好的受衆,實現了破次元、跨界別、跨地域的傳播。

  找到“第二舞台”

  曹嘎是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曹家班嗩呐第五代傳人。許多人認識他,是通過“沛縣曹家班嗩呐”賬號的直播間。

  老話講“百般樂器,嗩呐為王”,嗩呐屬於雙簧管樂器,也是民樂中最難學的樂器之一。曹嘎說,近幾年來,受疫情防控、移風易俗等影響,縣裡嗩呐團隊綫下演出的機會大大減少。今年3月18日,“沛縣曹家班嗩呐”賬號第一次在抖音直播,沒想到效果不錯。到現在,賬號已擁有71萬粉絲,直播打賞成了曹家班主要的經濟來源。

  更讓曹嘎開心的是,通過直播,嗩呐這種傳統樂器受到更多人喜愛。“現在網上好多人模仿我們吹嗩呐,例如有幾個大學生在宿舍用紙叠了小喇叭,還用塑料瓶、洗臉盆等作為樂器敲打起來,演奏我們的經典曲目《朝天子》,甚至還有外國朋友學吹嗩呐的。”

  不少像曹家班一樣的民樂演奏者,在抖音直播等新媒體平台找到了“第二舞台”。據《2022抖音民樂直播數據報告》,過去一年,抖音民樂類直播場次累計超過178萬場,時長達233萬小時。這相當於在抖音直播每天都有4200場民樂演奏會上演。馬頭琴、阮、揚琴等較少人了解的樂器,也吸引了一批批新的粉絲。

  今年8月,抖音直播聯合中央民族樂團共同發起“DOU有國樂”計劃,中央民族樂團百名藝術家將入駐開播,帶來百餘場綫上音樂會,讓更多聽衆有機會在綫欣賞絲竹之美。中央民族樂團團長、琵琶演奏家趙聰表示,通過這一活動,大家真切感受到民樂在互聯網新媒體平台釋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