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確立大食物觀 確保糧食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22-09-05 00:02:30


 
  一是調整食物的生產結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老百姓逐漸轉變以傳統米麵為主的消費習慣,更青睞豐富多樣的肉蛋奶、菜果魚等副食。大食物觀就是要轉變食物結構,不僅向主糧要食物,更要向副食要食物。

  二是豐富擴大食物的來源。過去食物的生產來源主要是耕地,現在要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中國在19億畝耕地之外,還有33億畝森林、60億畝草原和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這些資源將極大拓寬我們的食物來源。

  三是確保食物可持續獲取。傳統農業是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對資源和環境高強度開發利用的生產方式往往是不可持續的。大食物觀要依靠科技發展,擺脫水土資源和勞動力的單一束縛,堅持綠色高質量發展,實現食物供給的可持續。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收入增加,城鄉居民食物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2019年中國人均每日熱量、蛋白質、脂肪消費量分別為3340千卡、105克、106克,比1980年分別增長57%、95%、208%。從消費結構上看,食物消費逐步多樣化,主食在膳食營養中的地位不斷下降,其提供的熱量由1980年的67%下降為46%,蔬菜、水果及動物產品消費量明顯增加,這些產品提供的熱量由1980年的10%增至34%。

  2021年,中國人均GDP為12551美元,正處於從中高收入邁向高收入的階段,借鑒發達國家食物消費規律,該階段食物消費的突出特徵是口糧消費下降,蔬菜、水果、畜禽產品消費持續增加。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未來食物消費趨勢除受居民收入、人口規模、城鎮化水平等因素影響之外,隨著居民營養健康意識逐步增強,食物消費的理念將越來越多地影響到未來消費趨勢。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各種營養健康的食物更加受到居民關注。尼爾森調研結果表明,82%的中國人願意在健康產品上花費更多,這一人口比重高出全球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可以預判,隨著共同富裕相關政策逐步落地後,中等收入群體將不斷擴大,如果達到橄欖型理想收入分配格局,中等收入人口數量至少將增加2億人。未來優質、健康食物消費的增長空間巨大,中國人民的飲食結構由此將更趨合理,糧食安全將更有保障。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