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穩投資要落地見效利長遠
http://www.CRNTT.com   2022-08-25 08:50:48


  中評社北京8月25日電/近期,各地都把穩增長放在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著力通過項目建設擴大投資。以陝西省為例,全省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向好,1月至7月同比增長9.5%,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和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4.4%、7.9%,較1月至6月分別加快0.3和0.4個百分點。日前在西安舉行的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上,也有一大批項目完成投資簽約。
  
  投資特別是重大項目建設領域投資的帶動範圍較廣,對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往往立竿見影。不過,對於投資的功能和如何擴大有效投資,存在一些不同看法。要看到,投資不能包治百病,但應該瞄准高質量發展目標,更好發揮投資的逆周期調節作用。
  
  應堅持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統一。穩投資可以在短期內有效增加實物工作量,但如果只盯著這一點很容易產生投資衝動,甚至出現“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情況。前不久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支持的項目要符合“十四五”等規劃,既利當前又惠長遠,主要投向交通、能源、物流、農業農村等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不得用於土地儲備和彌補地方財政收支缺口等。相關要求有保有壓,從引導和禁止兩方面對投資予以規制,有助於兼顧短期需求與長期效益,在鞏固經濟恢復基礎的同時為長遠發展培育澎湃動能。
  
  應堅持數量與質量相統一。近年來,各地投資規模的量級越來越高,一些地級市的項目集中開工儀式總投資額動輒數百上千億元。在擴大總量的同時,如果不兼顧好投資項目的質量,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邊際效益容易不斷遞減。上項目過程中,應該謀事要實,更加注重投資質量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例如,相對於上新項目,技術改造往往投資額度不大、實施難度不小,但對於傳統製造領域升級而言卻是“四兩撥千斤”,往往能很好地盤活存量資源、提升企業競爭力。所以,對投資強度要全面看待,項目的畝均產值、畝均納稅以及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都很重要。
  
  應堅持單體項目與鏈條思維相統一。“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句話人們耳熟能詳。雖說項目投資與個人理財型投資有所差別,但也頗為相通。現實中,有一些項目實施後未能發揮預期作用,甚至投資完成之時就是項目荒廢之始。投資有成本、有條件、有風險,必須要有鏈條思維和市場意識,使其充分體現價值。比如,一個項目投下去之前,要充分考慮到用能、用水、環境等制約因素,還要考慮到產業鏈上下游是否配套,是有助於延鏈、補鏈、強鏈還是會形成產能過剩、重復建設。又如,投資一個文旅融合項目,就要考慮市場客源主要來自於哪裡,公共交通、生活配套等是否匹配等,與原有類似項目如何錯位競爭。
  
  投資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值得重視,在穩投資方面應該善謀良策、多出實招,但過度依賴投資存在的弊端也不容忽視。長遠來看,實現高質量發展歸根結底要靠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多依靠改革和創新解決問題,實現投資帶動和消費拉動、創新驅動相互助力。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開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