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環保產業對國民經濟貢獻逐步提升
http://www.CRNTT.com   2022-08-23 19:14:05


  中評社北京8月23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記者8月23日在生態環境部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國環保產業取得長足發展,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重要保障,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統計,2021年全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約2.18萬億元,較2020年增長11.8%,環保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對國民經濟的貢獻逐步提升。

  “新技術新成果不斷轉化應用,有力支撐了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司長鄒首民介紹,火電廠超低排放、大型垃圾焚燒、燃煤煙氣治理技術裝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中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超低排放火電廠群。工業煙氣多污染物協同深度治理技術、制漿造紙清潔生產與水污染全過程控制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我國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的自動化、成套化、智能化、立體化進步顯著,現在使用的很多環境監測的儀器設備基本上都能國產。

  據瞭解,“十三五”以來,得益於技術進步,我國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了9.5億千瓦,鋼鐵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產能達到6.2億噸,完成了2800餘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新建城市垃圾焚燒場240座,新增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約64萬噸/日,垃圾焚燒發電廠已成為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的重要場所之一。

  在環保產業體系和布局上,我國形成了全鏈條的環保產業體系,涵蓋了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技術研發、裝備製造、設計施工、運行維護、投資運營、綜合咨詢等環節。“為響應國家‘雙碳’戰略,我國環保產業體系正在向低碳、綠色、循環發展等領域快速拓展。東部地區的環保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深化,中部地區迅速崛起,西部地區快速追趕,每個省都有環保產業的布局。”鄒首民說。

  據介紹,環保產業服務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包括污染第三方治理、環境績效服務、環保管家、環境金融服務已呈快速發展態勢,PPP模式逐步規範,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技術正加速向環保領域滲透融合,提升了精準治理效果。

  “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深入推進,一些新問題逐漸凸現,迫切需要在基礎應用研究方面進行一批前瞻性布局。”鄒首民表示,目前生態環境部圍繞建設宜居地球環境、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生態保護與修復、環境健康風險防範等方面進行一批基礎應用研究的前瞻性布局,將積極協調國家科技部門,形成合力,推動相關研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